一直懸在中國光伏企業頭頂的靴子終于落下了!當地時間6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自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及關鍵器件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屆時反傾銷平均稅率將升至47.6%。
“如果真的執行47.6%這個反傾銷稅率,那么實在高得太離譜了,不僅傷害了中國的光伏企業,歐盟本地的企業也將受到傷害。”浙江環球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昨日表示,中國光伏產品價廉物美,因此深受歐盟當地用戶的青睞,執行這么高的反傾銷稅,當地很多客戶也十分反對,這樣的做法其實很不得人心。不過,這位負責人也認為,歐委會11.8%的臨時反傾銷稅措施,表明歐委會還是意識到了光伏在中歐貿易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沒有貿然高額征稅。
對于歐盟此舉,多家紹興光伏企業負責人都聲稱無法接受。“11.8%的臨時反傾銷稅還勉強能夠接受,但如果真的收到47.6%的反傾銷稅率,那么我們只好徹底放棄這一市場了,希望雙方政府能夠達成有效的解決方案,將反傾銷稅降下來。”一家企業負責人更是透露說,如果歐盟大門徹底關閉,那么一些小型光伏企業可能會面臨資金鏈供應斷裂危險,而新興市場購買力又不夠,加上國內的各種補貼政策難以覆蓋中小企業,估計30%甚至更多的光伏企業會因此倒閉。
值得慶幸的是,面對不斷出現的貿易壁壘,紹興眾多光伏企業已經逐漸成熟起來,提前掉頭,轉型升級,找到了新的發展道路。“歐盟過去一直是傳統的出口市場,不過從去年美國揚起貿易大棒以來,我們就認識到不能再單純依靠出口了,必須尋找更為廣闊的市場。”環球光伏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他們正積極開辟國內市場和非洲等新興市場,還研發設計了很多實用性光伏產品,進一步打開了市場,“過去我們國內市場占比只有2%~3%,但現在已經接近50%了”。
浙江向日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也嗅到了來自新興市場的商機。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他們在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收獲不小,來自新興市場的訂單正明顯增長。
而面對主導產品銷售乏力的境況,不少紹興光伏企業積極設計研發新產品,比如參與太陽能屋頂發電等項目,以此拓展市場,走出困境。
深度挖掘國內市場,進軍新興市場是很多光伏企業面對貿易壁壘采取的措施,不過業內人士建議說,光伏企業轉戰國內市場,渠道、產品轉型是關鍵。“要通過增強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能力,進一步降低光伏產品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通過創新商業模式、營銷模式,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這樣才能在國內市場‘華麗轉身’。而在開辟新興市場時,也要小心各種貿易壁壘,尋找各種新的增長點,不能再盲目擴張無序競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