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近期抽選了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等12個市26家光伏企業進行專題調研,10月10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盡管中歐雙方“價格承諾”已正式生效數月,我省光伏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仍不容樂觀,亟待“突圍”。
五成虧損庫存壓力大
2008年以前,在超額利潤驅使下光伏業大干快上,盲目跟風,導致了現在產能過剩,國內企業價格競爭激烈。目前,由于光伏產品銷售價格較低,利潤空間小,我省被調查的半數以上企業出現虧損。8月份,在調查的我省18家企業中,有10家企業虧損,虧損面55.6%,虧損面環比縮小5.5個百分點。
被調查企業中,截至8月底,庫存同比上升的有5家,持平的有6家,下降的有7家。雖然72.2%的企業庫存同比持平或下降,但其庫存絕對量依然不低。
歐債危機后,很多企業拖延付款,導致光伏企業現金流變緊,近七成企業感到流動資金緊張。截至8月末,在調查的我省18家企業中,有55.6%的企業表示應收賬款高于正常水平。流動資金方面,有13家企業表示資金緊張,占72.2%;有4家企業表示資金正常,占22.2%。
融資困難研發投入少
在調查企業中,有55.6%的企業表示融資十分困難;33.3%的企業表示存在融資難問題,但不嚴重;只有11.1%的企業表示不存在融資難問題。由于近期國家相繼出臺政策刺激光伏市場需求,8月份,被調查企業中有9家企業訂單增加,6家訂單持平,3家訂單下降。
但在河南億盛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看來,8月6日,中歐雙方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的“價格承諾”協議正式生效后,只是訂貨數量有所增加,但產品價格與應收賬款的賬期并沒有多大改觀,這期間銀行普遍對企業貸款采取壓縮、限制政策,企業現金流緊張,現在企業沒有資金購買原材料。經過2012年的行業低迷,企業在融資方面很難得到貸款的支持,造成企業流動資金非常緊張,隨時有資金鏈斷裂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