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以來,我國部分地區連續爆發霧霾天氣,除去地形風力風向等客觀原因外,在燃煤、機動車排放、沙塵和建筑揚塵等眾多人為因素中,不合理的能源結構,特別是燃煤過度排放,是加劇霧霾天氣的重要原因。我國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7%,占全球煤炭消費量的40%,且仍以年均5%的速度增長。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重尚不足10%,且棄風、棄水問題突出。因此,加快轉變能源利用方式,調整能源布局,優化能源結構,是應對霧霾之困、解決大氣環境問題的優選之策。
可再生能源消費不足10%
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盡、清潔環保的特點,可以持續滿足人類的能源需要。許多國家把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化石能源消費,作為重要的能源發展戰略。到2012年底,全球風電裝機達到2.8億千瓦,近10年來年均增長近30%,光伏發電裝機達1億千瓦,近10年來年均增長率40%。可以預計,經過幾十年的持續努力,歐洲許多國家將會實現能源轉型,能源消費將會主要依賴可再生能源,《第三次工業革命》描繪的互聯網與可再生能源融合、形成新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目標將會實現。
我國可再生能源豐富,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5.4億千瓦,風能資源近40億千瓦,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占陸地國土面積2/3,大片的戈壁和沙漠都將可以建設太陽能電站,生物質資源年可利用量達4億多噸標準煤,地熱能、海洋能資源也非常豐富,都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重仍然很低,尚不足10%,且棄風、棄水問題突出,暴露了我國能源發展思路和管理體制機制的缺陷。
目前,我國發電裝機已超過12億千瓦,年發電量超過5萬億千瓦時,如按風電發電量占到全部發電量的20%測算,可消納風電發電量1萬億千瓦時,按風電平均2000小時測算,需安裝風電裝機5億千瓦,風電發展潛力是很大的。專家分析,實現能源轉型,2050年非化石能源發可滿足能源消費的62%,非化石能源發電占到電力消費的86%,風電裝機量達到20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達到24億千瓦,因此,必須下大力氣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節能優先一直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重要方針。近年來,我國能效水平不斷提高,“十一五”期間,我國以能源消費年均6.6%的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1.2%的增長,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由“十五”時期的1.04下降到0.59,節約能源6.3億噸標準煤。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能源利用效率仍總體偏低,2012年的萬元GDP能耗為0.697噸標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美國的2.2倍、歐盟的3.1倍、日本的3.8倍。特別是工業用能比重大,超過70%,遠高于27.9%的世界平均水平,鋼鐵、化工、建材等6大高耗能行業用能比重超過50%。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任務仍艱巨,也是實現能源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