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
作為來自光伏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代表、錦州陽光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文華近年來幾乎每年都會提出針對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此次會議上,譚文華代表針此前有國內多晶硅企業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將“多晶硅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提出了建議。
譚文華對《太陽能發電》雜志記者表示,在歐美設置貿易壁壘的背景下,國內光伏中下游企業的生存環境已然十分脆弱,如果再封堵國內多晶硅加工貿易,將使得光伏中下游企業“雪上加霜”。
2014年1月20日,商務部公布了對美韓多晶硅“雙反”的終裁結果,維持初裁裁定。隨后,業內盛傳,提請“雙反”調查的國內多晶硅企業以“加工貿易使國內進口商規避雙反稅”為由,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將多晶硅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消息一出,國內光伏行業中下游硅片和組件制造企業紛紛表示反對,并對產業前景深感憂慮。
在《關于審慎決定將多晶硅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的建議》中,譚文華代表表示,目前我國多晶硅有效產能及產品品質尚不能滿足國內需求,仍需進口彌補,作為光伏產業中競爭優勢明顯的中下游環節(硅片、電池、組件),近年來的產量均占全球的70%以上,且出口導向明顯。
因此,“即使在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已經大規模啟動之際,中下游光伏產品仍有60%以上需要出口,加工貿易則是光伏中下游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通道。”譚文華代表認為,封堵多晶硅加工貿易,將不利于光伏中下游產品出口。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硅片產量23GW,出口7.3GW,組件產量26GW,出口16GW,而同期進口多晶硅8萬噸,匹配13GW的硅片/組件出口。由此可見,中國進口的多晶硅基本以硅片或組件等形式出口海外。
另外,2013年我國多晶硅實際需求量為16.2萬噸,以國內多晶硅有效產能9.615萬噸計算,只能滿足國內光伏中下游產業59%的需求。同時,由于國內多晶硅領先企業大多自身也擁有硅片產能,因此用于出售給其他中下游企業的多晶硅出貨量實際上更低,僅為3.9萬噸左右。
譚文華代表認為,從多晶硅的品質上看,國產多晶硅也不如進口多晶硅穩定,而且無法滿足光伏中下游高效產品的需求!袄纾篘型單晶的少子壽命規格為≥1000us,國產多晶硅在此規格要求下的不合格率為15%-20%,而進口多晶硅的不合格率僅為0.9%-0.5%。”
譚文華對《太陽能發電》雜志記者介紹說,我國現有多晶硅產能大多是在2008年前后高價引進的設備并結合當時的技術工藝形成,工藝不夠先進、能耗較高,因此大部分多晶硅產能因成本較高而無法啟動,目前已屬無效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