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青島市嚴格落實新建建筑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和新型墻體材料(禁實心磚、禁粘土磚)應用工作,新建節能建筑占民用建筑竣工量比例由2006年的66%提高到2009年的100%。 2010年,預計建成民用建筑900萬平方米,全部為節能建筑。
2007-2009年,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開展的建筑節能專項次檢查中,該市均名列同等城市前茅。
據介紹,今后,青島將按照《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的要求,重點在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和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四個方面上著力,力求使該市建筑節能工作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綠色建筑: 全壽命周期實現“四節一環保”
所謂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需要指出,綠色建筑是一個動態表述,即從建筑的設計、施工,到日常使用都符合“四節一環保”要求。設計施工時,綠色建筑要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室內布局要合理,盡量減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在日常使用中,“綠色建筑”明確要求使用者節約資源。如果使用者超標準使用能源,“綠色建筑”也無法達標。這些動態要求,對綠色建筑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位于嶗山區的天人生態大廈是青島首座綠色生態建筑,其在設計建造中運用了包括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熱水、雨水收集、風能發電和遮陽外墻在內的13項節能環保技術,在日常使用中每年可節電15萬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3噸、節水8760噸。在這里,窗戶不掛窗簾、屋頂不加天花板,由于設計得當,使用起來很舒適。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對“綠色建筑”的需求愈發迫切。在剛剛結束的 “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明確指出:發展綠色建筑,促進建筑節能,是轉變建筑業增長形式的重要手段。
據了解,下一步,青島市將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示范。目前,該市兩個項目正在申報國家綠色建筑三星級認證。今后,將擴大綠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面積,力爭達到50萬平方米。針對綠色建筑管理上的節能環保要求,青島還將積極推廣節能意識,幫助市民養成良好的節能生活習慣。
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 大力發展太陽能、海洋能和淺層地能
可再生能源建筑的應用是我市近幾年建筑節能工作的重點。據悉,自2006年起,財政部、建設部聯合開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推進太陽能、淺層地能在建筑領域的規模化應用。目前,青島卓越蔚藍群島 (論壇 新聞 視頻)、麥島金岸 (論壇 新聞 視頻)等十五個項目被列為國家示范工程,建筑面積400多萬平方米,并獲得財政資金補助1.23億元。2007年以來,該市財政每年投入1000萬元用于示范項目引導扶持,每年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開工面積均在100萬平方米以上。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淺層地能和海洋能。建筑領域應用的太陽能,主要是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或電能,提供建筑生活熱水、建筑供暖空調及照明;淺層地能包括水源能和土壤能;淺層地能無法直接應用于建筑,需要通過熱泵技術將其品位提升,向建筑物供暖(冷);海洋能也是通過海水源熱泵技術向建筑物供暖(冷)。
今年起,青島開始實施《青島市民用建筑節能條例》。按照有關要求,對具備條件的民用建筑工程,建設單位應當選擇合適的可再生能源,用于采暖、制冷、照明和熱水供應等。建設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應當與建筑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
《青島市民用建筑節能條例》還要求,該市新建十二層以下的居住建筑和實行集中供應熱水的醫院、學校、賓館、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公共建筑,應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同時鼓勵具備條件的項目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今年,該市被國家列為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獲得財政補助資金8000萬元。到年底,該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工程開工面積將達到400萬平方米。
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管理: 能耗實時動態監測,并對數據分析處理
隨著經濟發展,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問題日益突出。據統計,大型公共建筑年耗電量約占全國城鎮總耗電量的22%,每平方米年耗電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是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同類建筑的1.5—2倍。由此可見,做好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對建筑節能具有重要意義。
要做好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管理,最重要的是找出其高耗能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為此,2008年,青島建立起民用建筑用能監測平臺,對建筑用能情況進行監測。這套平臺與大型公共建筑機房相連接,可適時獲取建筑耗能情況并進行分析、提出解決方案。截至目前,該市已在市政府辦公大樓、市北區政府辦公大樓、佳世客購物商場、府新大廈、市中級人民法院辦公樓等30棟建筑中安裝了能耗監測設備。
該市建筑節能辦公室有關人員告訴記者,下一步,青島將著力進行能耗監測和能耗統計。通過安裝分項計量裝置、遠程傳輸等手段及時采集分析能耗數據,實現對重點地區、重點建筑能耗實時動態監測;對能耗統計、能源審計等基本信息實現全國聯網,進行匯總分析。在此基礎上,為大型公共建筑的采暖、照明、電氣等用能設施提供檢測、能效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等技術支持。
今后,青島將擴大監控范圍,力爭在年內將監測的大型公共建筑數量擴大到50棟,總能耗降低20%。
既有居住建筑改造: 今年改造155萬平方米,探討解決資金難
目前,建筑耗能已與工業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為我國能源消耗的三大“大戶”。據統計,目前,我國建筑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27.5%。我國北方地區既有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占當地全社會能耗的25%左右,是建筑節能的重點。根據國家統一規劃,“十一五”期間,青島應完成300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若按當前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進行改造,則每個采暖季可節省約6.42萬噸標煤,少排放12.8萬噸二氧化碳、0.13萬噸二氧化硫。這些節省下來的能源,可滿足約600萬平方米采暖能耗需求。自2008年,該市啟動對既有居住建筑進行節能改造。截至2009年,共完成145萬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任務。
過去的兩年,青島選取海情花園小區、臺南路1號宿舍進行了節能改造試點,項目通過國家獎勵與個人出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過現場勘查發現,建筑物原有圍護結構保溫性能不良,內墻溫度較低,有發霉長毛的現象,鋁合金外窗保溫性能差,冬季漏風嚴重,有嚴重的漏風嘯聲,窗框結霜或結露嚴重,室內熱環境品質較差。通過論證,施工人員采取外墻加裝聚苯板保溫層,更換節能窗戶,室內采暖系統采用可分戶計量、分室溫控等手段進行改造,收到了良好效果。
今年,青島將繼續做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全年將完成改造面積155萬平方米。改造完成后,建筑物綜合能耗將明顯降低。針對改造資金有限的問題,該市將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培育和規范建筑節能服務市場,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自愿協議和節能融資擔保等新機制,同時積極研究國外先進管理經驗,探討建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專項基金”,用于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補助,從機制上解決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