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移民群眾“搬得來、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依托豐富的光照光熱資源,搶抓國家產業結構調整重大歷史機遇,率先在紅梧山生態移民區實施了“屋頂光伏扶貧工程”,探索出了一條壯大產業、增加移民增收融合發展的道路。
近日,記者來到中寧縣紅梧山生態
為實現移民群眾“搬得來、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依托豐富的光照光熱資源,搶抓國家產業結構調整重大歷史機遇,率先在紅梧山生態移民區實施了“屋頂光伏扶貧工程”,探索出了一條壯大產業、增加移民增收融合發展的道路。
近日,記者來到中寧縣紅梧山生態移民區看到,一排排整齊的房屋上架滿了嶄新的太陽能板,據介紹,為了拓寬移民群眾的增收渠道,充分利用農村貧困戶的屋頂資源,以租賃移民住房屋頂的形式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每年以600元每戶的租金與1604戶群眾簽訂合作協議,移民群眾足不出戶便可年均坐享96.24萬元的產業扶貧資金收益。
紅梧山生態移民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騫:今年在我們紅梧山地區實施的10兆瓦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它對提高我們這個地方農村建設基礎設施,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改善農村運能結構,推進我們這個地方的環境保護有很好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對改善我們搬遷移民生產生活條件,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紅梧山生態移民區總面積1.1萬余畝,可利用面積6676畝,人均擁有土地面積不足1畝。屋頂光伏扶貧工程不占移民一寸土地,在移民住房屋頂安裝太陽能發電板43308平方米,相當于節約了65畝土地,實現了資源集約利用、企業提升效益、群眾增收致富聚合發展。
寧夏百事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 張勇:這個項目是一個10兆瓦的屋頂光伏并網發電項目,是咱們自治區的一個扶貧工程,對于這個工程我們一個看中寧夏這個地方非常好的日照條件,結合咱們這個移民工程的標準住宅,便于我們施工,不像一般的農戶,那種散居的房頂還不規則,朝向也很不規則,就非常難以施工,難以設計,現在這個項目,我覺得一方面能結合移民工程,為當地的農民帶來一定收益,同時我們企業也作為在寧夏發展立足的一個契機。
據了解,該扶貧工程計每戶屋頂裝機容量為5250瓦,年可實現發電量1400萬度,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每年可節約721噸標準煤,可減少排放煙塵約27噸、二氧化碳約13735噸,灰渣約1793噸、氧化氮225噸,這將成為寧夏生態移民項目區裝機容量最大、發電效率最高、經營效益最好的生態移民屋頂光伏發電扶貧工程,對促進移民增收、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降低縣域能源消耗等方面將產生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
作者:唐亞蒙 來源:新華社寧夏分社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