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首座屋頂太陽能高溫熱發電站——“皇明線性菲涅爾式中高溫熱發電站”在德州太陽谷動工興建。該電站裝機容量為2.5MW ,建成后年發電量約525萬千瓦時。相對傳統火力電站,每年可以節約標準煤2100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5234噸、二氧化硫163噸、氮氧化物79噸、粉塵顆粒1428噸,是亞洲最大的兆瓦級太陽能熱發電項目。
德州掀起“太陽熱”
德州市積極推進轉方式、調結構,通過政策拉動、服務推動、典型帶動等舉措,走出了一條質量振興之路,促進了全市經濟的科學發展。在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努力下,該市提出并實施了中國太陽城戰略,成立了太陽城戰略推進委員會,每年投入都在數億元以上,并以年均25%的速度遞增,年均向社會提供的太陽能熱水器產品超過300多萬平方米,相當于整個歐盟的總和,是北美的兩倍多。
目前,世界上首個太陽能頂級科研機構——國際太陽能技術科學院已落戶德州,世界上最大的完全依賴太陽能提供熱水、制冷、取暖、照明的“零排放”辦公樓也矗立在德州,世界上太陽能熱水器生產總量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州,世界上太陽能知識普及率和利用率最高的城市還是德州。今年9月份,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將在德州召開,一座以新能源產業為特色的“質量太陽城”已經崛起。
扶持“太陽”實驗室建設
德州的太陽能產業萌芽于20多年前,起初產品單一、檔次不高,企業規模較小,各企業單打獨斗,抱起團來闖市場的意識不強,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的發展。德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敏銳地意識到,只有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走質量效益型發展的道路,才能培植壯大產業。基于這一認識,該局積極發揮職能優勢,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為加快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全力以赴。
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們對太陽能企業進行調查建檔,充分掌握太陽能企業產品質量及管理狀況,引導企業加強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積極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和方法。積極協調行業協會及檢驗檢測機構,對太陽能企業的實驗室建設給予大力扶持,對檢驗檢測人員進行免費指導。深入企業現場辦公,該局主要領導多次帶領技術人員深入企業,了解行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及時成立技術服務隊,圍繞太陽能企業所需積極開展技術服務,與企業一起研討,共同解決。為積極申報中國名牌,他們主動梳理重點企業,指導技術創新,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按照名牌產品申報條件分類分項分級進行培育,把企業分為具備條件、基本具備條件、經培育能達到條件、一時難具備條件等4類,形成梯形結構,分層次進行幫扶。
“太陽”聚集效應明顯
皇明檢測技術中心成立于1997年,在德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幫助下,目前已發展成18大實驗室,擁有從原材料、配件到整機檢測的1000余項檢測項目。2009年1月,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的認可,成為國家承認的實驗室,其出具的檢測報告與國家專業檢測機構出具的報告具有同等效力,并得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日本等45個主要貿易國家的承認。
行業要發展,標準是保障。在質監部門的幫助下,皇明集團制定企業標準350多項,還多次主持或參與太陽能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近3年參加制定的太陽能光熱行業國標文件有十幾個。
該市還實施應用了“5555”光電示范工程,即在50個主要路口應用太陽能信號燈 ,在5條城市主干道、5個重點區域、5個住宅小區推廣應用太陽能路燈、景觀燈,共計劃安裝使用太陽能路燈、照明燈、信號燈5000余盞,光源總功率340千瓦,光伏電池總功率近1兆瓦。
目前,德州市超過80%的市區住宅樓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新建小區則實施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超過100個村莊安裝了太陽能浴室,主要街道安裝了太陽能路燈。通過大力發展太陽能產業,德州的“質量太陽城”城市品牌已經享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