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機巡視 劉光漲 攝南麂風機 劉光漲 攝 充足的陽光,強勁的海風,加上“含分布式電源的微電網關鍵技術研發”的技術支撐,國家863計劃課題南麂島離網型微網示范工程于9月19日投入168試運行后,9月26日正式投入運行,為島上居民提供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 謀發展·微電網工程進入168試運
風機巡視 劉光漲 攝
南麂風機 劉光漲 攝
充足的陽光,強勁的海風,加上“含分布式電源的微電網關鍵技術研發”的技術支撐,國家863計劃課題南麂島離網型微網示范工程于9月19日投入168試運行后,9月26日正式投入運行,為島上居民提供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
謀發展·微電網工程進入168試運行模式
由于遠離大陸,多年來,南麂島僅依靠四臺柴油發電機發電,制約經濟發展不說,其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塵更對海島環境造成破壞。尋找一個基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海島能源供給方案,成為解決海島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海島的關鍵。
但島上的施工環境和條件非常艱苦。一次次派專人到工廠監造、現場督查、定時通報,一次次聯絡相關人員進行工程設計聯絡會及工程協調會,南麂微網示范工程于2012年5月份開始建設,2014年8月進入工程系統調試階段。
羅明光,這位南麂島微網示范工程的項目經理每天早上5點多就早早起來,他說,“南麂島還是屬于原生態島嶼,我們經常要反復修改施工設計,考慮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這邊的很多石頭,都被我們打磨過了。因為安裝風機的時候,巖石過多過硬,那時又沒有挖掘機,只能依靠大力氣的施工人員用榔頭一點點敲裂,然后搬走。”
2014年9月15日,微網示范工程首次實現綠色能源模式的實驗運行。9月19日,南麂島微電網工程由“大微網節能第一模式”改為“大微網綠色模式”運行,工程正式進入168試運行模式。
創未來·智能離網型微電網打造海島供電新范本
從柴油到自然能源,南麂島離網型微網示范工程充分利用陽光和風,在島上建設風力發電系統、光伏發電系統以及儲能系統,充分滿足在南麂島建立清潔、高效、可靠的能源發電以滿足南麂島生態保護、大力發展旅游的需求。同時還結合電動汽車充換電站、智能電表、用戶交互(可中斷負荷交互)等先進的智能電網技術,建成后將成為國內外標志性的綠色能源綜合利用智能島嶼,滿足建設生態海島、環保海島的需要。
據統計,在后隆底至三盤尾一帶的山脊上,10臺單機容量為100千瓦的永磁直驅型風力發電機年上網總量能達250.5萬千瓦時,減少柴油使用量550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063.2噸、二氧化硫16.7噸,節約用水4896.1噸。
南麂島離網型微電網工程的建成對我國東海、南海的開發島嶼的清潔環保電力供應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廣意義,是國內標志性的綠色能源綜合利用智能島嶼,將有效改善海島的能源結構,為“貝藻王國”增添新的活力。
作者:鮑苗苗 陳小敏 李俐 林世溪 來源:溫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