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1月14日報道,歐洲太空總署(ESA)13日表示,無人科學登錄器“菲萊號”最后似乎降落在67P/楚里烏莫夫-杰拉希曼科彗星峭壁的陰影下。“菲萊號”靠太陽能運作,若缺乏陽光充電,最多只能運作7天。地面控制機人員將看能否調整菲萊,使其太陽能板能照到陽光,為電池充電。資料圖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1月14日報道,歐洲太空總署(ESA)13日表示,無人科學登錄器“菲萊號”最后似乎降落在67P/楚里烏莫夫-杰拉希曼科彗星峭壁的陰影下。“菲萊號”靠太陽能運作,若缺乏陽光充電,最多只能運作7天。地面控制機人員將看能否調整菲萊,使其太陽能板能照到陽光,為電池充電。
資料圖 EAS登陸彗星科學家畢布林說,菲萊共有三支腳架,但目前僅靠其中兩支站立,此外,“菲萊”的科學儀器運作正常。羅塞塔任務主任詹森說:“菲萊的電池續航力有限,且太陽能板未獲充分日照,我們無從準確判斷電池究竟能撐多久。”
母船“羅塞塔號”的遙測數據顯示,菲萊在13日凌晨零時左右首次登陸后,兩度彈離彗星地表。羅塞塔在距離數十公里外記錄“菲萊”多次登陸的彈跳過程。數據顯示“菲萊號”共登陸三次,第一次與第二次登錄時間較久,第二次與第三層次間隔不到十分鐘。登錄器在登錄過程中,可能因固定的冰螺釘和固定錨系統或推進器啟動失敗而發生彈跳。
“菲萊”從5億公里外太空傳回的照片顯示,登錄器已順利固定在彗星上,成為太空探險史上頭一顆登陸會醒的裝置。根據歐洲太空總署13日公布的照片,菲萊著陸在荒涼、多巖石的表面。
作者: 來源:環球網科技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