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的這個發電站,不但解決了自己家的生活用電問題,多余電量還能賣給國家電網,賺取電費。”1月26日,濮陽供電公司的技術人員爬上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開州辦油辛莊村村民曹占甫家的屋頂,為他家自建的10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進行并網施工。26歲的曹占甫自豪地告訴記者:“家庭電站一‘上網’,以
“我建的這個發電站,不但解決了自己家的生活用電問題,多余電量還能賣給國家電網,賺取電費。”1月26日,濮陽供電公司的技術人員爬上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開州辦油辛莊村村民曹占甫家的屋頂,為他家自建的10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進行并網施工。26歲的曹占甫自豪地告訴記者:“家庭電站一‘上網’,以后我不光是個發電人,也是個供電人了。”
提起發電,多數人認為只有經過一定培訓、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能做到。而記者眼前的這位“發電人”―――曹占甫卻是個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的小伙子。“我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對電子類的東西比較感興趣,有時候通過電視或者網絡看到稀罕物件兒,自己就想動動手。”曹占甫來了一個自我解嘲式的開場白。原來,3年前曹占甫就從網上看到國外提倡使用太陽能,家庭也能通過安裝光伏設備進行發電,出于好奇,他就買了4塊太陽能電池板進行組裝試驗。盡管識字不多,也不會畫圖紙,小曹還是憑自己的想象和平時積累的相關經驗,通過不斷摸索,組裝成功了太陽能發電設備。接通電源的那一刻,曹占甫在驚喜中閃過一個建立發電站的念頭。因為不知道政策是否允許,他的這個計劃也一直沒有落實到行動上。
2013年3月,國家電網發布了《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歡迎、服務居民自建光伏發電站,允許富余電力上網。看到國家有了這一政策,曹占甫要建發電站的念頭再一次強烈萌生出來。
向電力部門提交申請、購買太陽能電池板、動手安裝調試……從去年4月開始,曹占甫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投資10萬元,在自家的屋頂和門前空地上,“鼓搗”出一個總裝機容量為10千瓦的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這40塊太陽能電池板將每天的陽光轉化為電能,通過逆變器,把直流電變成交流電,再通過控制器和計量裝置并入國家電網。”曹占甫領著記者參觀了解了整個設備流程和發電原理。
從安裝調試到并網成功,曹占甫足足等了半年。因為他是國家電網濮陽供電公司受理的首位居民“自發電”并網申請者,供電公司需要對并網流程辦理、接入方案、協議簽署等事項進行逐漸理順和完善。當日并網成功后,曹占甫很是激動。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國家目前的標準,將給予每度電0.42元的補貼,多余的電國家電網會按每度0.45元的價格來收購。這40塊太陽能電池板冬天一天平均發電四五十度,夏天一天發電80度沒問題,一年下來收益可達16920元,6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我買的這套設備使用壽命是25年,這樣我還有將近20年的收益期。”
對光伏發電的前景,曹占甫信心滿滿。他說,他已經注冊了公司,將來可以帶動更多的家庭推廣并使用這一綠色環保發電項目。
作者:濮陽日報 來源:樊欣欣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