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分布式光伏發電將從2015年走上發展的快車道,現實情況怎么樣呢?據我了解,在江蘇省海門市,到目前為止,已有兩家企業、兩戶居民用上了清潔的光伏電。
“自發自用為主,多余電量上網。”這是分布式光伏發電最大的亮點之一,也是企業、家庭光伏發電吸引人的地方。不過美好的前景也面臨著一系列現實挑戰。目前,在江蘇海門,實質性涉足建設光伏發電的企業和家庭還不多。4月1日,記者就此采訪了這些企業和居民。
梅家坡村全景。段德詠攝
嘗試光伏發電
光伏發電在海門的企業中早有人嘗試。2010年,江蘇南通五洋化工成為該市第一家采用光伏發電的企業。在海門市供電公司的積極協調下,2011年7 月,該企業光伏發電項目正式立項。如今,該企業在廠區8個屋頂安裝了4796塊太陽能電池板,總裝機容量達380千瓦,光伏發電通過2臺逆變器并入了廠區 400伏母線,實現電能就地消納。
國家電網公司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光伏發電項目的發展。海門市海門港新區宏升村居民郁益平成功將自家屋頂改造成微型光伏發電 站,并在供電公司員工的幫助下,于去年3月17日實現并網。他成為該市個人申請光伏發電并網第一人。郁益平共安裝了60塊電池板,總裝機容量11.2千 瓦。之后,郁益平又為他的岳父,住在海門市余東鎮宛平村的戴少榮安裝了光伏發電站,并于去年7月25日投運。
光伏“紅利”也吸引了一些大型企業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去年12月10日,廣西佳鋁實業海門廠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投運,利用廠房屋頂面積2.61萬平方米,裝機容量2兆瓦,該企業因此成為海門市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企業。
光伏發電有效益,也有瓶頸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投資的最終目的是回報。江蘇省海門市已實施的光伏發電項目是否給企業和個人帶來了實惠?
海門市供電公司調控中心主任湯向華告訴我,企業實施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是劃算的,他給我算了一筆經濟賬。光伏發電是國家鼓勵項目,對發出的電,國家 給予每千瓦時0.42元的補貼,而企業用電平均電價在每千瓦時0.9元左右。因此,對企業來說,每發1千瓦時電,可節約成本1.32元。按照佳鋁實業分布 式光伏發電項目的裝機容量,預計每年可發電220萬千瓦時,企業每年節約成本近300萬元。
如果說佳鋁實業光伏發電項目只是預測數據,那么五洋化工其實早已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果。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劉紅新介紹,光伏發電站投運兩年多來,已發電60多萬千瓦,為企業節約成本近70萬元。
郁益平的家庭小電站也已產生了一定收益。從海門供電公司統計數據來看,去年他家的光伏發電站已發電10393千瓦時,戴少榮家則發電1911千瓦時。這些電以每千瓦時0.43元的價格賣給供電公司,加上國家每千瓦時補貼0.42元,兩家獲得收益1萬多元。
雖然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有人獲利,而且供電企業也一直在推動,但就海門市目前情況來看,企業居民對光伏項目“來電”并不強烈。
“分布式光伏搞集中式,要求場地面積大,投資成本高,再加上人們對這一項目認識不足,都困擾著光伏發電項目的推廣。”廣西佳鋁實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實施者、江蘇磐石新能源公司副總經理施海波說,成本回收周期長,以及融資難也成為制約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瓶頸。
據了解,郁益平的光伏發電項目已投資了10多萬元,而且他的電池板全部從網上購買,安裝也由自己完成,這都降低了投資成本,但是太陽能電池板有一定 的壽命期,在使用過程中還需加入維修費用。但從去年收益來看,要收回投資成本需要7至8年,甚至更長。郁益平表示,嘗試光伏發電只是一次環保生活的個人體 驗,如果想從中獲得更大收益,還不是很劃算。
分布式光伏發電前景看好
針對光伏發電融資難的問題,國家能源局聯合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臺了《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金融服務的意見》,在貸款年限和利率上都給予了優惠措施。另外,供電企業對居民、企業建設分布式光 伏發電項目開通了綠色通道,只要符合安裝條件,居民只需帶上身份證,填寫申請表,供電公司就會受理,而且還會派出專業人員協助施工。
從長遠看,可再生能源是發展趨勢。“作為業內人士,我期望有一天分布式光伏發電能像10多年前的太陽能熱水器一樣被企業居民廣泛應用。”施海波說,海門今年已有4家企業與他們簽訂了光伏發電項目。
可喜的是,去年總投資10億元的中節能海門開發區分布式電站項目已正式簽約,計劃使用開發區可利用的廠房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建設面積100萬平方米,該項目已經成為開發區建設綠色生態節能型園區的戰略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