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調呆板的太陽能電池面板,在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手中,居然開出一朵朵花兒來。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圖片來源:網絡
單調呆板的太陽能電池面板,在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手中,居然開出一朵朵花兒來。
作為20世紀最引人注目的導演之一,他除了拍電影外,還喜歡深海潛水。在他的維基百科頁面上,有這樣一項紀錄:2012年3月25日,他獨自乘坐“深海挑戰者號”潛水艇,花費兩個小時抵達度近11公里的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還在海底待了3個小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獨自抵達該處的人。
最近,他熱衷于擺弄太陽能電池板。在他手中,造型規規矩矩單調乏味的太陽能電池板竟變得跟太陽花一樣可愛,各種意義上的可愛。
14塊電池板圍繞著一塊更大的電池板,一朵由太陽能電池板組成的“太陽花”就誕生了。
“我的想法是,用這個任何人只要一看到就能立即領悟的生物形象,來構造太陽能電池板的形式和功能。”卡梅隆向科技博客Gizmodo博主Alissa Walker解釋道。在馬布里附近的MUSE School,卡梅隆首次推出了“太陽花”電網。
“太陽花”電網,和它在生物界的黃色圓臉小伙伴一樣,每天跟隨太陽,盡可能捕捉光線。
這既是藝術的選擇,也是其功能之一。
傳統的太陽能電池板一般置于山坡、屋頂或傾斜的平臺之上。當太陽運動到它們的背光面時,它們會錯過寶貴的太陽能,效率也隨之下降。
這種“太陽花”電網能隨太陽移動,每天的輸出能量可達260千瓦時,足以滿足學校75%-90%的能量需求。
卡梅隆表示,該項目將申請專利,但最終會發布在開源平臺上。
這組作品還沿用了卡梅隆早年開發的一套太陽能電池板的設計。那套運用FMEA模式(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設計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伸縮,專用于應付停電造成的緊急情況。
卡梅隆的環保行動不止于此。《阿凡達》是第一部完全由太陽供能制作的電影,而且還使用了無人機拍攝,如此省去了耗能更大的航拍直升機。
卡梅隆甚至在新西蘭舉辦了一場比賽,以尋找能搭配基礎攝像設備工作的最佳無人機。
來看看“太陽花”電池板是怎么工作的吧:
作者:危昱萍 來源:界面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