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共享”成為“包容”的要義,當“包容性增長”與“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理念高度同構,任何一個有勇氣、負責任的經濟體都應盡快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大潮中找準自己的方向。 在這樣一個宏闊的時代背景下,對于立志重返世界文明中心的大西安,大陜西,我們需要給予更為精細的關注—— 誰將引領陜西成為全球太陽能光伏中心?傳統能源民間資本與新能源產業如何對接?大西安向著國際化大都市邁進的征程中,誰是她最為有力的支撐?
在近日召開的全省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座談會上,趙正永代省長對陜西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未來十分看好。他對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引導陜北“煤老板”進軍新能源產業并搭建平臺提供支持表示充分肯定。他同時要求航天基地和企業做好相關工作,在12月份全省非公企業促進大會上發言,省政府將于近期上報省委,將此經驗向全省推廣,為全省制定“十二五”規劃做參考。 陜西將打造 全球太陽能光伏中心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要引領帶動作用﹑成長潛力巨大的產業,既代表著科技創新的方向,也代表著產業發展的方向。在‘十二五’期間,以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新興產業將會成為我們省的支柱性產業。”
趙正永代省長表示,目前,陜西發展太陽能光伏、半導體照明產業的基礎規模在全國來說比較大,雖然起步晚,但是基礎好,相關企業已達上百家,龍頭企業有十余個。最為關鍵的是,在產業發展規模中始終以市場為主導。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是我省科技優勢得到較好發揮的一個新興產業。我省是科技資源豐富大省,國內外諸多知名企業的研發中心和科研院所設立在西安,技術研發、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產業鏈完備,各種技術路線都有,如太陽能光伏、多晶硅和LED等;LED和太陽能光伏等裝備制造業呈現高端化特征,很多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電子信息集團和西安理工大學共同開發的單晶爐項目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填補了國內在此方面空白;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集聚度較高,以西安為中心,周圍咸陽、渭南、商洛均已形成產業集聚,西安的高新區、航天產業基地和經開區形成了產業基地。
“在‘十二五’期間,要把陜西做成占全球份額十分之一以上的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省工信廳廳長蔣躍在會議上表示。 打造全球太陽能光伏中心,陜西無疑具有絕對優勢,科研院所林立,人才技術資源豐富,很多國內外知名的企業,像華為﹑美國應用材料等均在西安設立研發中心。 “我們認為陜西省、特別是西安市,可以成為一個巨大的太陽能中心。”在中國光伏發電高峰論壇上,美國應用材料公司董事長麥克·斯普林特如此斷言。這位世界級企業家認為,陜西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大有可為,能夠成為一個全球性太陽能產業的供應中心。
航天基地 光伏產業良好態勢顯現
作為我省唯一的大功率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和重要的光伏產業基地,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無疑從規劃伊始即承載著陜西打造全球性太陽能光伏中心的夢想。 基地成立之初,管委會廣泛調研、審慎論證、準確定位、積極謀劃,在全省率先提出發展大功率半導體照明和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戰略構想。四年來,航天基地始終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投入建設、高效率運作,搶抓機遇、組建隊伍,招商引資、整合資源,全力推進大功率半導體照明和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基地產業聚集格局初步顯現。截至今年10月底,共引進大功率半導體照明企業13家,總投資34億元,其中9家投產,4家在建;太陽能光伏企業14家,總投資255億元,其中8家投產,6家在建。
針對我省大功率半導體照明產業鏈“上游設備、材料和外延片相對薄弱,中游封裝具有比較優勢,下游應用市場廣闊”的特點,航天基地提出了“從兩端向中間”的發展思路,形成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高端裝備制造業的代表——MOCVD設備研發和生產——為引領,藍寶石襯底制造為支撐,高水平應用燈具為推動,全產業鏈發展的良好格局。通過整合國際知名的半導體制造業專家團隊,引進俄羅斯先進技術,組建了神光安瑞公司,專業生產LED高端基礎材料——藍寶石單晶棒和圖形化襯底片。該項目總投資2750萬美元,一期達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超過4000萬美元,將填補國內該領域的空白,徹底解決我國該材料依賴進口的局面。華光慧能公司在航天基地投資1500萬美元,建設我國最大的MOCVD設備生產基地,建成后,預計年銷售收入1.5億美元,全球市場份額達到10%。與具有30年行業經驗的臺灣知名的半導體照明企業鼎元光電合作成立的鼎元神光公司,生產的大功率半導體照明燈具,因為質量優異,迅速打開市場,投產僅半年產品就供不應求。
目前,航天基地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已經形成了“大項目帶動,全產業鏈并進”的良好態勢。中電投西安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1000兆瓦電池和組件項目、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0噸硅片項目、西安陽光能源公司1500噸單晶硅和切片項目、陜西神光新能源公司100MW電池項目等一批較大規模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或建成投產。包括多晶硅鑄錠爐、導電銀漿、石英坩堝、光伏檢測設備等一批光伏產業鏈的配套項目也相繼落戶。
為加快產業聚集發展,航天基地專門規劃了面積5平方公里的大功率半導體照明和太陽能光伏產業園區,為產業提供發展空間。今年7月,基地管委會﹑海通開元投資有限公司聯合陜西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中心簽訂了“西安航天新能源產業基金”,重點投資于民用航天、新能源、新材料及相關產業;依托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基地還建設了“新型半導體器件研發中心”和“國家大功率半導體照明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陜北民間資本 進軍新能源產業 西安航天基地在發展新能源產業過程中,利用產業和自身優勢,積極引導一批陜北“煤老板”在基地投資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探索出一條傳統能源資本與新能源產業對接的路子。
此舉得到趙正永代省長的肯定,也為同類開發區招商引資渠道多元化提供可借鑒經驗。分析人士同時指出,此舉既是對傳統的能源資本產業轉型的一次積極嘗試,也是陜西對民間資本的有效整合。 “像陜北民間資本這樣有影響力的、有號召力的一批企業家應該率先走出傳統能源產業,充分發揮本土優勢、資本優勢、人才優勢,轉方式﹑調結構,積極探索新能源產業,走可持續多元化發展道路”,趙正永代省長表示。 我省是傳統的能源大省,其中陜北地區尤以煤炭資源豐富著稱,在該產業發展過程中集聚了大量的民間資本,如何有效引導它們在經濟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實現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多元化發展,從而貢獻地方經濟至關重要。
早在2009年4月,由陜北一批 “煤老板”入股組成的陜西神光新能源有限公司,就與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簽訂合作協議,決定投資巨額民間資本在航天基地發展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 據神光集團董事長馮仗偉介紹,該公司投資人均為國家能源重鎮陜北傳統能源產業的民營龍頭企業,在該產業資本領域有巨大影響力和號召力,同時也擁有較為強大的資金實力,可以即時調用的資金達20億以上!皢螁我粋榆林市神木縣的民間資本就達到2000億以上,‘煤老板’手上的資金主要投資于地產﹑酒店以及他們熟悉的煤炭等傳統行業”。 他表示,“煤老板”之所以愿意投資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等新能源產業,主要是看到該行業的前景和潛力,同時由于過去從事的行業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他們中的很多人也想通過投資新能源行業來真正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西安航天基地在招商過程中了解到,陜北由于傳統能源產業發達,集聚了大量民間資本,而且有“抱團”投資的傳統,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基地迅速確定了引導“煤老板”投資新能源產業的實施方案。并組織一批陜北企業家到產業發達的美國﹑日本等國家及臺灣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幫助他們確立并堅定了投資新能源產業的信心。在確定企業投資方向后,航天基地還積極為其尋求合作方,促成了企業現有的絕大多數項目。“我們在國內外積極尋找具有發展潛力的項目和技術,比如去年我們在日本考察的時候就曾發現了一個專門從事LED產業的留學生團隊,并積極促進他們的合作,目前,雙方已經在西安建立了他們的研發和生產中心”。管委會主任趙紅專說。 他表示,目前已經有很多陜北民資公司在航天基地注冊,這些資金將為基地發展新能源產業發揮重要作用。他認為,除了傳統的招商模式外,國內擁有大量傳統民間資金的地區也可以積極探索新的引導和對接方式,以促使這些巨量資金向有利于社會發展的行業和領域轉移,從而發揮更大的經濟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