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蒼溪縣陵江鎮白觀村一組村民赫燕在清理光伏發電光板上的灰塵。
減貧達到一定規模后,剩下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創新扶貧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目前正在實施的精準扶貧十大工程除了干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等“傳統項目”,也包括光伏扶貧等新手段新方法。9月15日,記者在蒼溪縣陵江鎮
9月15日,蒼溪縣陵江鎮白觀村一組村民赫燕在清理光伏發電光板上的灰塵。
減貧達到一定規模后,剩下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創新扶貧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目前正在實施的精準扶貧十大工程除了干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等“傳統項目”,也包括光伏扶貧等新手段新方法。9月15日,記者在蒼溪縣陵江鎮白觀村看到,這里已率先在4戶貧困家庭建成光伏電站。
白觀村坐落在山坳之中,移民貧困戶赫燕家門前的光伏電站格外醒目。10塊藍色多晶硅組件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家門口的配電表,源源不斷地將電流傳輸到了電網……
“采集來的電都能變成現錢打到我們家的卡上呢!”赫燕高興地告訴記者,以前在江蘇打工時看到過這個“高科技”,沒想到有一天還能建在自家門口,更沒想到每天都能給家里帶來收益。
投資這樣一座光伏電站,政府補助三分之二,農戶自籌三分之一。以3000瓦的光伏電站為例,總共投入2.4萬元,其中農戶需投入8000元。電站由電力部門選址并建設。目前農村電網電價每度0.52元,上網的光伏電價則可達每度0.95元,因此蒼溪采用全額上網售電。3000瓦的光伏電站全年約發電3500度,年收入可達3300元。農戶兩年多就可收回成本,以后還將繼續享受長年的售電收益。
赫燕家的電站8月15日建成投入使用。截至9月15日正好一月,發電218度。“最近雨季多,屬淡季,高峰時期每月可發電300度以上。”蒼溪縣扶貧移民局局長趙洪劍告訴記者,光伏電站使用壽命可達30年左右,無風險,回報穩定,技術要求也不高,“平時只需掃掃灰塵,保持清潔度就可以了。”
目前,蒼溪計劃在無技術無勞力無產業可扶持的貧困戶中推廣光伏扶貧項目,計劃到明年發展3000戶貧困戶。
作者: 來源:廣元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