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來到柳梧新區1兆瓦聚光太陽熱能發電示范項目鏡場內,一排排閃閃發光的鏡子照得人眼花繚亂,反光鏡上空是一條條銀色的輸油管道。西藏起邁太陽能熱線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郭景玉介紹,該項目鏡場、發電機房等基建部分已全部完工,并通過國家電網的電力專項驗收。目前正在試運行階段,已具備供電供熱能力。未來,這
昨日,記者來到柳梧新區1兆瓦聚光太陽熱能發電示范項目鏡場內,一排排閃閃發光的鏡子照得人眼花繚亂,反光鏡上空是一條條銀色的輸油管道。西藏起邁太陽能熱線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郭景玉介紹,該項目鏡場、發電機房等基建部分已全部完工,并通過國家電網的電力專項驗收。目前正在試運行階段,已具備供電供熱能力。未來,這種光熱聯動項目將廣泛用于畜牧業和種植業項目上。
全區首個光熱聯動示范項目建成
據了解,位于柳梧新區海灣路以西沿山防洪渠外緩坡地塊的1兆瓦聚光太陽能熱電項目,是“2013年光彩事業西藏行”柳梧新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是為加強西藏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我區太陽能事業發展,探索高原特色小型分體式能源項目的一個科技試驗示范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2013年10月開建,2014年下半年建設完成。當前,該項目鏡場、發電機房等基建部分已全部完工,電力接入設計及施工已完成,并通過了國家電網的電力專項驗收。經過多次上網實驗,運行良好并已具備發電能力。
在該項目鏡場,郭景玉拿起了地上一塊小鏡子,這只是一塊普通的鏡子,但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這些鏡子是如何聚光發電供暖的呢?郭景玉說,項目選用先進的聚光性強的線性菲涅爾式聚光集熱單元,太陽光經過平面反射鏡反射后到達二次拋物面反射鏡進行聚光,太陽光聚集到位于焦線上的真空集熱管,真空集熱管吸收太陽輻射后將熱量傳遞給集熱管內的工質,高溫工質經管道輸送至換熱單元,與水換熱后轉換為符合供暖使用的熱能輸出。若系統需要輸出電能,則高溫工質經換熱后產生穩定的蒸汽,輸送到汽輪機組發電并連接至電網。
供暖供電節能減排 未來將在縣(區)推廣 “柳梧新區1兆瓦聚光太陽能熱電項目是全區首個光熱聯動示范項目,同類項目在國內也并不多見。”郭景玉說,目前,該項目已并入西藏電網,可實現柳梧新區部分建筑熱、電綜合零碳供能,對促進節能減排具有重大意義。非供暖季節,利用熱能驅動汽輪機組發電,與其他石化能源發電方式相比,光熱發電可使有害物質排放量明顯減少,還可以促進當地電力結構調整。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發電廠房,里面全部是各種大型機器、油罐、鹽罐、發電設備等。郭景玉介紹,該項目每年供暖大約149天,可供住宅面積4-6萬平方米,發電每日可產生經濟效益9000-12000元,年發電收益約為180萬元,綜合熱電收益每年約收益300-360萬元,預計8年左右可收回投資。目前,該項目已并入西藏電網,正在試運行階段。
“西藏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非常適合聚光太陽能事業的發展。”郭景玉說,柳梧新區1兆瓦聚光太陽能分布式熱電聯供示范項目是西藏首個聚光太陽能電站,其建成為高原聚光太陽能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奠定了技術基礎。目前,他們已著手研究制定在縣(區)推廣實施的方案,爭取為農牧民在畜牧養殖、大棚種植蔬菜等方面實現供暖,進一步發揮光熱發電在解決縣(區)供電供暖普及中的作用。
作者:張雪芳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