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西縣委宣傳部部長霍會敏告訴記者,采用廢棄坑塘發展一體化產業園區,這在河北省也算是一個創舉。
作者:雷漢發
何連斌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陽光照進廢舊坑塘
河北臨西在磚瓦窯取土坑上建設的水上太陽能電站。本報記者 雷漢發攝
6月,記者驅車駛出臨西縣城,前往東南10多里處的老官寨鎮,一處占地上千畝的現代產業園區映入了眼簾。放眼望去,一側綠草環繞之處,映現出一片疏闊的湖面,成排連片的太陽能藍板在碧波上浮蕩。漫步湖邊,微風過處,細波粼粼,游魚倒影,群鳥競翔,儼然一幅湖光秀色圖景。另一側光伏長廊高架,下面則是大棚星羅棋布,棚中各種特色農作物生機盎然。走在長廊之上,處處可聞花果飄香。
一位在湖邊垂釣的老人告訴記者,該園區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靈溪湖光伏農業創意園”,是一處廢舊磚瓦窯改造而成的。而若不是有當地人介紹,我們怎知如此唯美的園區,能與荒草叢生、污水橫流、蚊蠅亂飛的廢棄窯坑搭上邊呢。
臨西縣委宣傳部部長霍會敏告訴記者,采用廢棄坑塘發展一體化產業園區,這在河北省也算是一個創舉。這個地方原來是一處占地1400余畝的大型磚瓦窯,由于長期挖土燒磚,形成了許多大小不等的坑塘。近些年,由于河北大力開展大氣和生態環境整治,全面取締了黏土實心磚燒制。由于磚瓦窯的停工,這里就成了一處傾倒垃圾,接納廢水的廢棄地。而這污水橫流、蚊蠅孳生的惡劣環境成了當地干部群眾的一塊心病。為了全面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臨西縣委大膽解放思想,實施跨區域招商,與在發展生態農業與光伏產業中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上海朗禾農業電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共識,投資5億元,在這處廢舊磚瓦窯上建設光伏農業一體化綜合生態環保項目。
廢棄窯坑有凹有凸、高低不平,如何改善?他們通過整體設計,將磚瓦窯的凹處的污水經過凈化處理后,在水面上建立了容量達10兆瓦的漂浮式光伏發電站,年均發電1100余萬千瓦時,年產值1000余萬元。在水面下則進行多種魚類養殖,建成了垂釣觀光園。項目負責人高延華對記者說:“在炎熱的夏季,水面上安裝光伏板可降低水溫,不但能有效阻止魚類疾病爆發,還可調節其代謝能力使其快速生長,同時大大節約了土地資源,真正實現了漁業增產和節能減排兩不誤。”
在磚瓦窯的凸起部分,他們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建成了一條條光伏與特色種植相結合的混合產業長廊、這些長廊中頂面上是高架式電池板,下面則是設施農業大棚。光伏電站總網容量達20兆瓦,年均發電2200余萬千瓦時,年產值2000多萬元。而在光伏電池板下的大棚中則種植藍莓、油用牡丹等高效農作物,既可集中上市,也可供人們觀光、采摘,預計到盛果期后,年收入可達4000余萬元。
高延華告訴記者,就是通過這樣因地制宜的高效改造,使這處廢棄地化腐朽為神奇。目前這里已經成為集光伏發電、設施農業、水產品養殖、休閑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綜合產業示范園。預計在不到8年半的時間就可收回全部投資成本,同時可給當地帶來400多個就業崗位。
作者:雷漢發 何連斌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
太陽能發電網|m.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