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機在大風中停擺,光伏電站在烈日下“曬太陽”。盡管我國近年來不斷出臺支持新能源消納的政策,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數據卻顯示,“棄風棄光”問題不但未能有效解決,反而隨著裝機容量的上升,呈現愈演愈烈態勢,成為阻礙我國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頑疾”。
原標題:風光發電不“風光” 多方發力謀消納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
風機在大風中停擺,光伏電站在烈日下“曬太陽”。盡管我國近年來不斷出臺支持新能源消納的政策,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數據卻顯示,“棄風棄光”問題不但未能有效解決,反而隨著裝機容量的上升,呈現愈演愈烈態勢,成為阻礙我國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頑疾”。
“棄風棄光”愈演愈烈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風電平均棄風率高達21%,同比上升6個百分點,甘肅、新疆等棄風“重災區”棄風率甚至接近50%;上半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917小時,同比下降85小時;風電棄風電量323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48億千瓦時。
棄風加劇的同時,光伏發電也未能幸免。根據國家電網提供的數據,上半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累計棄光電量為33.0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91%;棄光比例為12.1%,同比上升2.05個百分點。
這樣的“雙棄”數據意味著什么?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主任王仲穎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國棄風棄光共371億千瓦時,這半年的棄風棄光量已經相當于去年全年的棄風棄光量,超過了2015年全年全社會新增用電量。”
嚴重的“棄風棄光”,極大影響了新能源行業的健康發展,打擊了社會資本進入新能源投資領域的信心。記者了解到,對我國風電產業來說,2000小時是個檻,如果利用小時低于這個數,開發企業的壓力就會增大。而由于棄風限電,僅2015年我國風電就損失了300多億千瓦時,相當于150億元。
一位風電企業負責人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棄風加劇嚴重影響風電企業的贏利能力,2015年公司已經全年虧損,而且鑒于目前的經濟形勢,今后幾年也將面臨繼續虧損的巨大壓力,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已經進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光伏企業同樣不容樂觀,東方日升總裁王洪坦言,“高居不下的棄光率造成了可再生能源資源的巨大浪費,并嚴重影響了光伏電站的收益和企業的投資積極性”。
“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可再生能源消納面臨更大壓力。“棄風棄光情況加劇,可能降低新能源企業投資建設的積極性,對企業盈利能力帶來一定的影響。”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強調,但這種負面影響是短暫的,是我國步入經濟新常態、電力需求放緩的特殊背景下帶來的,并不是長久存在的。
電力需求不足是主因
“棄風棄光”伴隨著我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一直存在,不過今年“雙棄”的急劇惡化還是引發了擔憂。
記者調查發現,去年底風電搶裝是導致今年部分地區風電消納困難的直接原因。國家規定2015年前核準且于2016年前投運的風電項目可以享受原有電價政策,受風電標桿上網電價下調的影響,風電企業為了享受較高電價在去年年底突擊搶裝。
數據顯示,2015年12月,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新增風電1400萬千瓦,環比增長8.5倍,同比增長155%,約占2015年風電全年新增裝機容量的一半,并且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占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的69%。這是今年上半年西北地區風電消納形勢更加嚴峻的主要原因。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則認為,今年以來,由于全社會電力需求增速放緩以及火電爭相上馬,常規能源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擠出效應加劇,致使棄風棄光問題越發嚴重。
不過究其根源,用電需求放緩、靈活調節電源比例低、電源電網缺乏統一規劃以及缺乏激勵政策,才是部分地區棄風棄光問題長期無法解決的根本原因。
作者:王軼辰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