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之美,美在綠色”。以綠色金融引領戰略轉型,是江蘇銀行“特色化”經營的一大亮點。作為國內首家采納“赤道原則”的城商行,江蘇銀行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13年末到2017年3月末,該行綠色信貸余額從65億元增長到629億元,對公貸款占比從1.90%增長到12.06%。 近年來,江蘇銀行加大創新力度,
“金融之美,美在綠色”。以綠色金融引領戰略轉型,是江蘇銀行“特色化”經營的一大亮點。作為國內首家采納“赤道原則”的城商行,江蘇銀行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13年末到2017年3月末,該行綠色信貸余額從65億元增長到629億元,對公貸款占比從1.90%增長到12.06%。
近年來,江蘇銀行加大創新力度,初步形成了一套綠色金融產品體系。該行與IFC合作為節能減排項目提供“能效貸款”、為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提供“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項目貸款”。自主研究為光伏發電項目提供融資的“光伏貸”產品。
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江蘇宜興和揚州兩地,探求江蘇銀行如何發展綠色金融助推綠色發展。
助力化工龍頭企業可持續發展
位于江蘇宜興的靈谷化工有限公司(簡稱“靈谷化工”)地處太湖水上游,環境保護是一道“生命線”。公司始建于1966年,已從5000噸合成氨/年的小型氮肥企業發展到目前90萬噸合成氨/年的現代化大型化工企業。
2007年,靈谷化工斥資26億元建設大化肥一期項目,該項目集成了美國合成氨生產技術、荷蘭尿素生產技術、德國脫硫脫碳技術等世界最先進的技術、裝置。該項目的建成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煤炭有效轉化率由原來的72%提高到了99%。
然而,當時靈谷化工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資金相對薄弱,再加上沒有互保或過渡性擔保等強擔保措施,該公司要做那么大的項目在資金方面遇到了難題。就在此時,江蘇銀行介入進來,通過專業化的支撐,帶著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愿景,給予靈谷化工強有力的資金支持,靈谷化工通過項目貸款的形式,以未來建成的項目資產來作為抵押擔保。
靈谷化工董事長談福元告訴記者,在行業不看好的情況下,江蘇銀行看中的是企業“技術解決節能減排”的優勢。他認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堅持發展的質量和效率,企業有了競爭力,才能讓銀行業放心放貸。
談福元表示,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肥料市場,讓很多企業都困難重重,靈谷化工卻在2016年創造了2.27億元的利潤。目前靈谷化工采用多種能源綜合利用技術,煤炭清潔利用屬國內一流、節能優勢明顯。“大化肥二期項目的貸款到今年年底也可以順利歸還了。”談福元說。
江蘇銀行相關負責人給出了這些數據,江蘇銀行通過銀團貸款的方式給予了支持,靈谷化工獲得52000萬元銀團貸款,該項目也是江蘇銀行與IFC合作的能效貸款典型案例。
該負責人介紹稱,自2013年起,江蘇銀行與IFC合作開展“中國節能減排能效融資江蘇項目”,聘請IFC在能效融資、水務、固廢處理、碳交易等領域開展培訓,共同制定市場策略,并為該行采納赤道原則提供咨詢。能效貸款風險分擔項目是由江蘇銀行與IFC共同承擔風險,向江蘇省內節能項目、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融資的貸款產品。截至2017年3月末,該行能效貸款發放31筆,總投放6.25億元。
上述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江蘇銀行綠色信貸在靈谷化工項目上的成功投放,在以下三方面對該行推進綠色信貸、優化業務發展以及推動自身能力建設方面產生了積極作用:第一,通過外部銀團解決了公司資金瓶頸,與企業多方面的合作增強了江蘇銀行與企業的粘度,企業未來的發展也將推動該行更好地發展;第二,該成功案例在當地行業內起了良好的示范效應,提升了江蘇銀行在當地的知名度,為該行今后的客戶拓展打下了基礎,鋪平了道路;第三,此次與靈谷化工的成功合作,是江蘇銀行踐行綠色信貸的有益嘗試,為該行今后更好推廣及優化業務提供經驗參考。
作者:華青劍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