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西大同光伏發電監測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監測中心”),一個巨大的電子屏映入眼簾,位于屏幕中央的監控視頻正對各個光伏電站的實際情況進行全方位監控,而所有電站的各類數據都在實時不停更新。不同的顏色、圖表、數字代表各自的功能,包括當日各個場站的光照、地表溫度和濕度等數據,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監測中心集查詢
走進山西大同光伏發電監測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監測中心”),一個巨大的電子屏映入眼簾,位于屏幕中央的監控視頻正對各個光伏電站的實際情況進行全方位監控,而所有電站的各類數據都在實時不停更新。不同的顏色、圖表、數字代表各自的功能,包括當日各個場站的光照、地表溫度和濕度等數據,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監測中心集查詢、監測、功率預測預報、數據分析等功能于一體,收集到的大數據供國家有關部門和當地政府及相關企業服務。”大同光伏發電監測服務中心主任趙建平介紹說,該中心系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大同分中心,是首個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能源發展呼喚管理革命
“這是GPS系統,監測基本實現了遠程操作,幾乎不需要去現場調度。”監測中心工程師孫志博告訴記者,通過監測中心的大屏幕,可以隨時了解電站現場的實時狀況,數據出現問題會立即發出預警,由一線運行維護人員到現場廠區進行檢驗和即時修復。
記者了解到,2015年,國家能源局正式推出了光伏“領跑者”計劃。同年6月25日,山西省大同市采煤沉陷區獲批成為我國首個光伏“領跑者”計劃示范基地。“監測中心就是這個基地的‘最強大腦’,用大數據技術管理著整個‘領跑者’基地的所有關鍵數據。”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郭雁珩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光伏產業已經日臻成熟,但仍面臨著成本高、競爭多、門檻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產業困局,這種狀況顯然不能引導行業健康發展。”郭雁珩對記者表示,在此種背景下,國家能源主管部門著眼行業發展,創新管理思路,推出了領跑者示范基地項目,目的就是既要因地制宜在沉降區發展光伏產業,又能夠通過建設光伏發電基地帶動產業規模化發展,促進光伏產業全面升級。
記者了解到,國家能源局需要對光伏“領跑者”示范基地的整體設計、建設、運行等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管,同時也要對設備的質量、運行指標以及大同區域光資源狀況和沉降區域沉降情況進行長期監測,涉及整個項目前期設計、中期建設以及后期運維的方方面面。
“基地項目所在的區域面積廣闊,而且地形復雜,要利用傳統的手段和模式對這些項目監測和管理,根本無法實現。”郭雁珩介紹說,為了滿足政府對基地的全面監管和評估,同時服務企業科學管理,才在“領跑者”基地安裝了這個“最強大腦”和“電子眼”。
記者在現場看到,監測中心作為首個“領跑者”基地的信息中心,在管理模式上是對“互聯網+光伏領跑者基地”的首次探索。監測中心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實現對大同光伏產業在規劃、建設、運行、維護等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為做優大同光伏產業存量、推動光伏產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提供大數據支持,為做大大同光伏產業增量、打造新的增長點指明發展方向,為提升我國新能源產業管理水平發揮重要引領和示范作用。
作者:張宇 甘國治 來源:中國改革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