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瞧,這個天光伏設備還在發電。”走進龍泉街道大埠村村委大院,第一書記李京濤就把記者一行引到了東房北墻一個電表箱處。昨日,正逢陰天,但雙向計量表上發電量的數字還在攀升……這個電表,連接著為這個省級貧困村“量身定制”的扶貧工程——依托國內光伏發電的龍頭企業青島昌盛日電,利用青島
“您瞧,這個天光伏設備還在發電。”走進龍泉街道大埠村村委大院,第一書記李京濤就把記者一行引到了東房北墻一個電表箱處。昨日,正逢陰天,但雙向計量表上發電量的數字還在攀升……這個電表,連接著為這個省級貧困村“量身定制”的扶貧工程——依托國內光伏發電的龍頭企業青島昌盛日電,利用青島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585.43萬元,即墨去年在全市27個省定貧困村分別建了一座分布式光伏電站。
“只要有亮光,就能發電,光照強發電量就大,光線弱發電量小一些。”李京濤欣喜地說,以占地近1800平方米的規模計算,村莊每天至少可發電350度。“這真是讓陽光照著咱村精準脫貧了!”這頭頂的大太陽,每分每秒都在這個小村的“脫貧賬本”上“存”入財富。
把握這一良機,大埠村將中心街北側的違建清除,相應土地從村民手中置換出來,又安放了四套相同規模的發電設備,加上村委辦公室屋頂朝陽側下沿的一排太陽能板,總裝容量達到了要求的面積。去年11月,該村光伏發電正式并入國家電網,每度電可為村莊帶來0.98元的收益。
“每天發350度電,一年可帶來12萬元收入,賣電收入按季度結算,很及時。”該村負責人王孝一說,以前村里唯一收入是因修路占地鎮上每年撥付的補償款1.5萬元,而村莊開支每年近10萬元,不得不舉債度日。
據悉,該光伏發電設備可確保20年以上運轉,目前即墨市30個省級貧困村,除3個因達不到安裝規劃要求外,其余27個村光伏發電項目都已并入國家電網,開始正常發電、賣電,今年都將一舉摘掉“貧困村”帽子。
作者:錢 卓 于正陽 來源:青島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