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驅車行走在大通湖畔,秀美的江南水鄉添了一幅新景:湖上,嶄新的光伏方陣在陽光下傲然挺立,一排排“鉆石”狀的光伏發電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好似湛藍的海洋在盡情吸收著金色的陽光;水下,魚兒卻因這新伙伴得了陰涼,歡暢地游走在一根根樁管之間,享受著這盛夏時節難得的愜意。
近期,這種“上可發電、下可養魚
7月9日,驅車行走在大通湖畔,秀美的江南水鄉添了一幅新景:湖上,嶄新的光伏方陣在陽光下傲然挺立,一排排“鉆石”狀的光伏發電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好似湛藍的海洋在盡情吸收著金色的陽光;水下,魚兒卻因這新伙伴得了陰涼,歡暢地游走在一根根樁管之間,享受著這盛夏時節難得的愜意。
近期,這種“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站,相繼在大通湖區、南縣三仙湖鎮、赫山區筆架山鄉菱角岔亮相并成功發電并入國家電網,把綠色環保的新能源送進千家萬戶。
湖鄉新景的背后,是國網益陽供電公司員工們排除萬難,用智慧與勤勞,用執著與擔當,創造了讓業界矚目的“益陽速度”,書寫了一部“漁光互補”光伏項目承建的新篇章。
挺身而出 緊要關頭接下“燙手山芋”
“漁光互補”光伏建成后將實現下面水產養殖,上面光伏發電,有效促進當地漁業及新能源的協調持續發展。
益陽素有“中國淡水魚都”之美譽。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先后引進投資商在大通湖區、南縣、赫山區投資興建“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所有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每年上網電量2.4億千瓦時,年節約標準煤8.2萬噸,相應可減少多種大氣污染物排放,年預計創利稅5000萬元以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顯著。
項目引進順利,在建設過程中卻遇難上了麻煩:由于這些工程建設時間緊、要求高,投資商多方尋求共建伙伴,卻無一有把握可如期完成任務,甚至,有合作企業簽了合同,在現實困難面前打了退堂鼓。
“所有項目必須在6月30日前完成并網發電,否則投資方將享受不到國家的相關政策扶持性補貼,原本需要13個月才能完成的工程量,要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里建成,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投資方將“橄欖枝”伸向益陽供電公司,大伙兒也都犯了愁:在此之前,“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在全省尚屬空白,要在短時間里模著石頭過河,這不是一般的挑戰。
“服務清潔能源發展和市里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是供電公司作為央企的重要社會責任。”益陽供電公司總經理謝學淵、副總經理王日中,率相關人員深入現場實地考察后,決定變“不可能”為“可能”,啃掉這塊“硬骨頭”,給投資者一顆“定心丸”。
作者:莫蓉 李叢蓉 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