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兩淮地區,由于長期地下采煤,地表形成大面積的采煤沉陷區并積水,造成嚴重地質災害。在塌陷區域,隨著降水而逐漸積聚的水面進一步擴大,村莊逐漸遷移,當地居民賴以生存的土地面積縮小甚至消失。而隨著煤礦資源的枯竭,當地的經濟發展更是雪上加霜。如何轉型和發展,是擺在當地政府和居民面前的迫在眉
在安徽省兩淮地區,由于長期地下采煤,地表形成大面積的采煤沉陷區并積水,造成嚴重地質災害。在塌陷區域,隨著降水而逐漸積聚的水面進一步擴大,村莊逐漸遷移,當地居民賴以生存的土地面積縮小甚至消失。而隨著煤礦資源的枯竭,當地的經濟發展更是雪上加霜。如何轉型和發展,是擺在當地政府和居民面前的迫在眉睫的課題。
據悉,近年逐漸興起的水面漂浮光伏電站為采煤沉陷區的轉型提供了新的契機。漂浮式光伏電站,是光伏電站從陸上走向水面的一種新形式,利用水上浮臺將光伏組件漂浮在水面上進行發電的電站。業內分析,近年來中國光伏電站建設經歷了高速發展期,開始面臨土地資源稀缺的掣肘,而水面漂浮式光伏電站解決方案,促進了資源的集約利用,有利于實現綠色能源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2017年8月8日,中節能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第一個水上漂浮式光伏電站在安徽宿州市埇橋朱仙莊全面啟動建設,這座裝機容量70兆瓦總投資約5億元的電站計劃于6個月內完工,漂浮系統技術方案由法國天地公司提供,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國單體最大乃至全球技術領先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發電站。
據初步估算,該項目建成后,首年發電量相當于減少排放碳粉塵1.9萬噸,二氧化碳7萬噸,標煤2.7萬噸,二氧化硫2千噸,氮氧化物1千噸;25年設計壽命周期內可減少排放碳粉塵44萬噸,二氧化碳162萬噸,標煤65噸,二氧化硫4.9萬噸,氮氧化物2.4萬噸。
安徽宿州市埇橋朱仙莊70兆瓦漂浮光伏電站示意圖
“建設漂浮式光伏電站實現了采煤沉陷區的開發利用,雖然與常規地面光伏發電項目相比,同等規模的水上漂浮光伏電站的建造成本相對較高。但對于像沉陷區這樣地貌特征來說,水上漂浮光伏發電站是很好的解決方案,變廢為寶,更具經濟性。該項目對于采礦沉降區綜合治理,傳統煤炭地區經濟發展轉型,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節能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華東區負責人劉輝表示。
法國天地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丁盛表示:該電站水面原本為采煤沉陷區,水域面積2,226畝,預計使用約19.5萬塊光伏組件,52萬個浮筒(包括組件安裝主浮筒及過道浮筒),分布在13個浮島上。其中,最大的浮島容量為8.5兆瓦。
據介紹,水上漂浮光伏電站除了本身的發電能效之外,還能對所在水域的水體起到保護凈化作用,其對水塘內微生物的生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對水體水質的改善有所幫助。大面積的光伏組件可以為水體遮陽、降低水溫、減少水體蒸發和高溫所帶來的水藻激增問題。
作者: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