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湖北省能源局牢固樹立“資源消耗上線、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的三線思維,堅持創新驅動,深入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優化能源供給、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著力構建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日前,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甄建橋就湖
“十三五”期間,湖北省能源局牢固樹立“資源消耗上線、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的三線思維,堅持創新驅動,深入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優化能源供給、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著力構建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日前,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甄建橋就湖北“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一:“十二五”期間,我省能源發展取得了哪些顯著成就?這為我省“十三五”期間推進能源供給提擋升級奠定了哪些基礎?
答:“十二五”期間,我省能源發展取得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能源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供應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十二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能源消費也隨之增長,2015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費總量1.64億噸標準煤,“十二五”年均增長5.15%,電力消費1665億千瓦時,“十二五”年均增長4.6%。保障全省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支撐,是“十二五”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我們持續強化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期間蒲圻電廠、漢川電廠、西塞電廠、猇亭熱電、荊門熱電、應城熱電等一批大型電源點項目順利建成投產,全省電力裝機總規模達到6410.8萬千瓦(含三峽2240萬千瓦),比2010年末新增1503.1萬千瓦。湖北電網與華北、華東、南方大區電網及華中電網各省相聯,在全國聯網中的樞紐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省內天然氣支干線、支線及聯絡線和成品油管道的建設加快,全省原油成品油管道里程達1690公里,天然氣管道里程超過5000公里。城鎮天然氣設施初具規模,儲氣調峰設施建設開始起步。蒙華鐵路配套疏運系統中的儲配煤基地建設啟動。二是能源結構不斷優化,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十二五”期間,我省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水電裝機規模增長18.4%,開發比例達到90%。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并網裝機249萬千瓦,在建裝機近500萬千瓦,其中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分別是2010年末的24倍、141倍。清潔能源發電裝機3837萬千瓦,占全省電力總裝機59.9%。非水可再生能源合計發電58.2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49%。天然氣消費占比由1.5%提高至3.4%。煤炭消費占比降至55.9%,較“十一五”期末顯著下降。能源結構的優化也加快了低碳環保進程,“十二五”期間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2.78%,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20.1%。煤電機組供電標準煤耗累計下降28克/千瓦時,2015年全省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較2010年分別下降47.8%、68.3%。三是能源普遍服務水平提高,惠民生能力明顯增強。2015年全省人均裝機總量達到1.096千瓦,高于全國0.99千瓦的平均水平;人均用能、人均用電分別提高8.6%、17.4%,天然氣覆蓋區域進一步擴大,全省103個縣級行政單位中99個已利用天然氣,城市燃氣居民用戶達到300多萬戶。農網升級改造工程總投資全國領先,成效顯著,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下降45%,209萬戶農村“低電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鄉村居民生活用電量大幅上升。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推廣加快,新增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裝機容量97兆瓦,太陽能光熱應用建筑面積6034萬平方米,淺層地能應用建筑面積1320萬平方米。
以上幾個方面的成績,為我省“十三五”期間推進能源供給提擋升級奠定了良好基礎。一是有效緩解了我省能源供需緊張矛盾,夯實了“十三五”能源保障基礎;二是在能源供給相對寬松的環境下,有利于我省加快轉換能源發展動力,培育新增長點,以及有序推進電力、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激發我省能源市場活力;三是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有利于我省加快能源結構優化進程,更好地帶動全社會節能減排。
問二:“十三五”期間,我省將采取哪些有力舉措優化能源結構,進一步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供給中的比重?清潔能源何時能頂起全省能源供給的“半邊天”?
答:優化能源結構主要是要加快油氣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雙重替代”進程。我省在“十三五”期間,一是淘汰煤炭行業落后產能。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法有序推進煤礦關閉退出。擴大電力、天然氣對煤炭的替代規模。落實商品煤質量管理有關規定,加大對使用劣質散煤的檢查力度,嚴禁劣質散煤的使用。確保2020年全省煤炭消費比重降低至54%以內。二是著力培育天然氣市場。推動天然氣在工業、交通運輸、熱電聯產、分布式能源等領域的應用。加快推進天然氣“縣縣通”工程和“氣化鄉鎮”工程實施。爭取2020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6%。三是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優化風電開發布局和開發方式,加快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支持建設就地消納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以及具有扶貧性質的光伏項目,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和地熱能等新能源,通過綠色電力調度,落實水電、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和優先上網。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4810萬千瓦,占比達55%以上,頂起全省能源供給的“半邊天”。
問三:近年,我省太陽能發電呈現跨越式發展態勢,特別是隨著光伏扶貧工程的實施,太陽能發電項目如雨后春筍,到“十三五”期末,我省太陽能開發利用的預期目標是什么?
答:我省的太陽能資源在我國屬Ⅲ類資源區,資源稟賦不優,但光伏發電在我省可作為有益的補充電源,
“十二五”末我省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49萬千瓦,年均增長170%。“十三五”期間,我省重點支持利用荒山荒坡和灘涂等未利用土地建設地面光伏電站;大力推進與公共建筑、戶用建筑等相結合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因地制宜建設與生態保護、污染治理、設施農業、漁業養殖相結合的光伏電站;積極探索太陽能熱發電,持續推廣太陽能供熱應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精準扶貧”工作部署,穩步實施全省光伏扶貧工程。到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累計達到35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光熱建筑應用面積達1.5億平方米。
作者: 來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