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澳大利亞對當地電力市場規則進行了修改,將實際電力調度和財務結算的時間間隔調整為5分鐘。此舉將促進針對快速響應技術的投資,并為價格發現創造更加高效的市場。此外,這一重要舉措還將有助于平衡可變電力供需關系,并推動電網集成更多可再生能源。
這項最新修訂改變了發電企業在其發電支配中的支付方式,并獎勵了
11月28日,澳大利亞對當地電力市場規則進行了修改,將實際電力調度和財務結算的時間間隔調整為5分鐘。此舉將促進針對快速響應技術的投資,并為價格發現創造更加高效的市場。此外,這一重要舉措還將有助于平衡可變電力供需關系,并推動電網集成更多可再生能源。
這項最新修訂改變了發電企業在其發電支配中的支付方式,并獎勵了那些能夠在系統有需要時針對電力需求改變做出快速響應的發電企業。快速響應技術可以在平衡電力系統方面做出貢獻,并因此獲得更高補償。
目前,澳大利亞電力系統的實際電力調度間隔為5分鐘,但財務結算間隔卻超過30分鐘,也就是說發電機組獲得的實際費用為“每30分鐘內共6次調度的平均價格”(見上圖)。這種結算機制并不能有效區分真正的快速響應和較慢的響應,導致一些在電網需求產生25分鐘后才開始提供響應電力的發電公司也可以拿到不合理的報酬。
這一規則的改變將會持續促進整個電力系統有效性。通過5分鐘的價格信號,而不是30分鐘的平均結算周期,發電公司及電力負荷量可在針對供需突然變化做出快速響應時更具有主動性。
在新制度下,有技術能力提供快速響應的發電公司將獲得更好的商業環境。電網級儲能電池和先進的天然氣峰荷電廠可能吸引到更多投資。其次,隨著新制度的實施,將會刺激電力零售商通過多元整合探索更多自發自用領域的項目資源,比如動態電動汽車充電、需求響應和電池等。這也將導致更多電力消費者參與到能源市場,導致競爭加劇,并從長遠上使電力價格下降。
由于財務結算周期的改變,市場參與者認為,天然氣發電公司可能無法在最新的5分鐘財務結算機制中做出響應,進而無法真正維護其財務對沖“價格上限”合同。“上限合同”等電力市場衍生產品,通常會在現貨價格超過合同價格(通常為A$300/MWh)時,要求合同賣方(通常為天然氣電廠)對合同買方(通常為大型能源用戶或零售商)進行差價補償。然而,已經可以實現商業化應用的技術,例如“電池+天然氣混合發電儲能系統”可以使現有發電機組提高響應速度,并將這種風險緩沖。隨著政策的改變,電力合同市場中將出現更多新玩家,他們通過提供快速響應技術來維護價格合同。而新的熱電廠,及金融中介機構將會是這種合同的潛在銷售者。
一組數據
2021年7月
新型財務結算規則開始實施之日
5分鐘
新規則下的電力調度財務結算間隔
30分鐘
現行規則下的電力調度財務結算間隔
作者: 來源:彭博新能源財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