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被譽為“中國煤都”,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煤礦關停潮之后,當地通過發展光伏產業,讓采煤沉降區重新煥發出了生機,同時也給沒有煤炭資源的非采礦區的村民帶來了變化。
光伏發電變身金太陽農民脫貧有指望
天鎮縣位于山西省東北端,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這里海
山西大同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被譽為“中國煤都”,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煤礦關停潮之后,當地通過發展光伏產業,讓采煤沉降區重新煥發出了生機,同時也給沒有煤炭資源的非采礦區的村民帶來了變化。
光伏發電變身金太陽農民脫貧有指望
天鎮縣位于山西省東北端,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這里海拔將近2千米,屬于高寒山區,眼前這個依丘而建的村子就是天鎮縣段家溝村,這里常年多風少雨,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由于土地貧瘠水資源匱乏,種地只能靠天吃飯。是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也是國家精準扶貧重點幫扶村。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段家溝村村民王濟圣:給我們村編的順口溜就是:加工米面出村,擔水有時撲空,燒飯燒圪針,娶媳婦靠換親。
村民王濟圣今年62歲,是土生土長的段家溝村人。他介紹說村里原先有“五難”吃水難、行路難、用電難、上學難、就醫更難。最難解決的是吃水難,村民每天要到山下去挑水吃,往返一趟就是一、兩個小時,幾十年如一日。除此之外居住條件差是另一個現實困難,六十年代建造的土窯洞,塌方、破裂,很危險。
針對這一現象,2014年段家溝村納入了政府移民搬遷危房改造項目,2015年村民喜搬新居,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村口架起了橋,村子里硬化了道路,村民從此告別了泥濘的土路,并且村民用上了自來水,最令村民感到意外的是一項名為“光伏扶貧”的項目也隨著搬遷而啟動了。
從空中俯瞰段家溝村,一排排新房整齊地排列在一起,家家戶戶屋頂上一塊塊巨大的光伏板顯得格外醒目,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王大爺的新家有5間房,個人只掏1萬7千5百元,這是王大爺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卻變成了現實。并且他在村里第一個響應號召,在自己家屋頂裝上了光伏板,成為了“光伏扶貧”項目第一戶。那么安裝光伏的資金從何而來呢?
王濟圣: 按照政府“721”比例,貸款70%,政府投資20%,個人投資10%。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給王大爺算了一筆賬,安裝1組2.8KW的光伏發電設備,一組單價為2.74萬元,他個人出資2740元,政府補貼5480元,扶貧貼息貸款19180元,貸款期限十年,每年還貸款1918元。如果按照2.8kW小型光伏發電設備平均每年發電量4000度計算,以0.7405元/度的價格賣給國家電網,每年獲取收益2962元,除去償還銀行貸款,每年能夠純收入1000元,王大爺家安裝了2組,這樣年收入為2000元。一組光伏設備的使用壽命為25年,10年后還清貸款,他每年依靠光伏發電這項收入將超過6000元。
王大爺家光伏設備從今年4月29日并網發電以來,已經累計給他帶來了3千多元收入。
王濟圣:現在有人說是搖錢樹,有人說是金太陽,實際上金太陽最符合事實了,太陽一出來就發上電了,就往兜里掉錢了。
有著同樣感受的遠不止王濟圣大爺,55歲的貧困戶殷永利也是村里第一批安裝屋頂光伏發電設備的人之一。自從安裝光伏發電設備后,每天爬上梯子看看逆變箱里的發電數成了他生活習慣。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段家溝村村民殷永利:貸完款并網發電以后第一個月給我打了388.5元。
在他看來,這個錢掙得容易,還省心。因為設備的維修維護有廠家質保,出了質保期政府還給設備購買了保險,并且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可以進行實時監控。
作者: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