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在水上,苦在路上,差在結構上,落后在觀念上”是對分水嶺地區的歷史真實寫照,江淮分水嶺所涵蓋的鄉鎮扶貧攻堅工作也因此備受關注。記者從合肥市扶貧辦獲悉,肥東就涉及到16個鄉鎮。如今,經過摸索,肥東縣走出了一條全新的“光伏扶貧”模式,讓全縣2745戶貧困戶享受到“光伏”效益。 1月3日,記者來到合肥中南
“窮在水上,苦在路上,差在結構上,落后在觀念上”是對分水嶺地區的歷史真實寫照,江淮分水嶺所涵蓋的鄉鎮扶貧攻堅工作也因此備受關注。記者從合肥市扶貧辦獲悉,肥東就涉及到16個鄉鎮。如今,經過摸索,肥東縣走出了一條全新的“光伏扶貧”模式,讓全縣2745戶貧困戶享受到“光伏”效益。
1月3日,記者來到合肥中南光電有限公司,在一樓大廳的電子屏上看到了肥東縣約3000個電站運行的情況。“大家看到的是光伏電站互聯網+分布式運維管理系統,它能詳細地記錄每個電站每個月的發電情況。”運維部經理孟祥法告訴記者,只要點開其中一個電站,就能獲取該電站的日發電量、月發電量、年度發電量以及其收益。記者在頁面上看到,肥東縣橋頭集鎮龍泉村葛和慶家的電站2017年度的總電量為5.52MWH,年收益為6078.89元。孟祥法說,這些電站大多為貧困戶所有,也是該公司聯合銀行推出的全新“光伏扶貧”模式,2017年在肥東大量推廣。
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精準扶貧模式下,貧困戶自己不用出資,同時不承擔任何風險的情況下,還能享有電站發電收益。該負責人表示,自項目并網起前8年,貧困戶每年獲取固定收益800元,第9-20年,貧困戶每年從電站獲取固定收益3500元。20年后電站所有權和管理權、二級卡都會移交給貧困戶。而對于由于公司原因導致電站年收益不足以償還當年度貸款本息的,差額部分由公司補齊至貧困戶的還款賬戶,不需要貧困戶承擔任何風險。
不僅如此,企業為貧困戶提供光伏電站的勘探、設計、安裝、運營、維護、售后,不需要貧困戶自己操心。截至目前,肥東縣已有2745戶貧困戶享受到了“光伏扶貧”的收益。記者從合肥市扶貧辦了解到,下一步合肥市將大力推廣村集體光伏扶貧模式,吸納更多的貧困戶。
作者:陳家靜 劉暢司晨 來源:江淮晨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