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也迎來“開門紅”。 1月24日,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650GW,同比增長14%。其中,水電裝機341GW,風電裝
今年是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也迎來“開門紅”。
1月24日,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650GW,同比增長14%。其中,水電裝機341GW,風電裝機164GW,光伏發電裝機130GW,生物質發電裝機14.88GW,分別同比增長2.7%、10.5%、68.7%和22.6%。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和累計裝機規模均位居世界第一。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研究員時璟麗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國內光伏取得目前的成就,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經過幾年的培育,社會各界對作為清潔能源光伏的認識有所提高。加之其投資回報率較高,所以也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裝機量全球領跑
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保護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得益于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市場積極反應,我國也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國。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居可再生能源之首,達到5306萬千瓦,2017年12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量達到1.3億千瓦。而放眼全球光伏市場,我國53.6%的增長幅度,已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其累計裝機量,也連續3年位居全球首位。
不僅如此,2017年我國多晶硅產量24.2萬噸,同比增長24.7%;硅片產量87GW,同比增長34.3%;電池片產量68GW,同比增長33.3%;組件產量76GW,同比增長31.7%。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規模全球占比均超過50%,繼續保持全球首位。
在光伏行業重現繁榮的同時,其所帶來的民生意義也開始顯現。
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介紹,國內光伏的發展,對東西部地區融合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目前,甘肅等西部地區的光伏產能占全國產能的一半以上。而且光伏產業規模的擴大,增加了社會就業。2012年,光伏就業人口不足50萬人,現在已經擴大到200萬人,提高了3倍多。
除此之外,各地開展的光伏扶貧工程已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措施之一。公開數據顯示,自2015年啟動光伏扶貧試點工作以來,已先后安排790萬千瓦光伏扶貧項目,截至2017年12月底,已幫扶約8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
其中,協鑫新能源計劃于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建設光伏扶貧電站1290MW,可累計扶貧37935戶,20年內承諾的扶貧資金達20.7億元。
平價上網可期
事實上,除了在裝機規模方面實現增長外,中國光伏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技術、成本等方面亦實現全球領跑。
根據PV News數據,多晶硅組件價格已從2015年6月的0.67美元/W下降為2017年9月的0.46美元/W,降幅達50%左右。在業內人士看來,光伏行業成本下降的根源在于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華金證券研究所的報告指出,我國光伏裝機超預期得益于我國光伏龍頭的技術進步和硅片成本下降。
記者獲悉,協鑫集成的高效多晶黑硅PERC電池量產平均效率在2017年底20.5%的基礎上持續實現突破,已達20.8%,最高效率突破21%,達到21.3%,多晶60版型組件功率突破300W。
受益于光伏企業的技術革新,業內普遍預計,在2020年左右光伏即可實現平價上網。根據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的規劃,到2017年光伏投資成本可下降至6.9元/W以下,未來光伏epc成本將下降至4~5元/W,屆時光伏將實現平價上網。
據《中國電力報》報道,李俊峰認為,光伏產業通過十幾年的發展,在規模上、技術上、成本上、民生意義上均獲得了很大的成績,已經開始為我國能源轉型作出貢獻。在李俊峰看來,此前我國的光伏產品“兩頭在外”,主要依靠國外市場。而現在,超過50%的市
作者:秦梟 吳可仲 來源:中國經營網
責任編輯:布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