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報道,印度保障措施總局(DGS)3月5日表示,將提議對進口自中國、馬來西亞及較發達經濟體的太陽能電池緊急開征一項稅率為70%的關稅,這個關稅將立即生效并持續200天。數據顯示,印度前10的光伏組件供應商就有8家來自中國,如果印度真的開征高額關稅,這些中國企業必然損失慘重。
然而在印度內部,對于“是否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關稅”還沒達成統一意見,甚至已經炒成了一鍋粥。以億萬富翁阿達尼控制的阿達尼集團為首,一批印度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呼吁征收此稅,理由是定價低廉的中國競爭對手“傷害了”他們。但是,印度較小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商卻激烈反對,它們認為這樣會使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大幅提高,IB Solar公司的董事馬哈詹甚至表示:“征收這種關稅就是殺了我們!”
莫迪向全世界夸下海口,沒有中國卻實現不了?
其實,印度是全世界最適合發展太陽能產業的國家之一。一方面,印度是一個能源匱乏且嚴重缺電的國家,有3億人口無法正常用電,其高峰缺電量占總裝機量的13%,市場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印度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靠近赤道,平均日照量在全球前20大經濟體中位列第一,每年大約有3000小時的太陽輻射,相當于5000萬億千瓦時的規模!
印度總理莫迪也看到了這一點,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太陽能“黃金國”計劃——到2022年將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提高到100GW,讓印度徹底從化石能源轉向可再生能源。目前,這一計劃已經獲得了世界銀行的資金支持,日本的軟銀公司等企業還承諾投資200億美元。然而印度雖然有了資金,技術能力卻不爭氣——印度2017年(1-11月)進口了價值33億美元的光伏組件和電池,其中90%來自中國!
印度一言不合就就對中國光伏企業“下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每年巨額的對華貿易逆差(2016年為526億美元),在這一點上印美兩國可以說是同病相憐——美國2017年對華貿易逆差為2759億美元。但是,印度比美國更不講道理:本國實力不足卻總是好高騖遠、貪圖小便宜卻又指責中國商品太廉價、很多方面要依靠中國卻無時不刻地想“對付”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