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隨著新一輪能源變革興起,發展光伏等新能源成為我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措施。
記者注意到,五年來,我國光伏的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多項規模指標已居世界首位。光伏的快速發展為我國能源結構調整作出重要貢獻,現已成為引領能源轉型變革的重要力量。
光伏累計裝機規模全球第一
2013年以來的五年,是我國光伏產業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在這五年里取得的發展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然而,一路走來,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
眾所周知,2012年,由于歐美出臺光伏“雙反”政策,致使盲目擴張中的中國光伏企業受到重挫,當年國內光伏企業幾乎全線虧損,11家在美上市公司負債總額近1500億元,半數以上企業停產或半停產,部分骨干企業面臨破產、倒閉風險。
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全國新增光伏發電350萬千瓦。大幅度低于2012年初的預 計值。
為此,2013年7月15日,國務院在出臺的《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把擴大國內市場、提高技術水平、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促進我國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出路和基本立足點。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
在7月15日之后,各相關部門為落實上述意見提出的要求,紛紛出臺了多項配套政策措施。2013年,接二連三出臺的扶持光伏發展政策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令人目不暇接,國內光伏市場巨大發展潛力因此被激活,中國光伏產業重新崛起的大幕由此拉開。
在一系列有利政策措施的帶動下,2013年以來,我國光伏實現了跨越式大發展。統計數據顯示,自2013年起,我國光伏發電連續3年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位居世界首位;2015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1513萬千瓦,占全球新增裝機的四分之一以上;2017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5306萬千瓦。截至2017年底,我國光伏累計裝機超1.3億千瓦,新增和累計裝機規模均居全球首位。
不僅如此,2017年我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也都實現了大發展。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多晶硅產量24.2萬噸,同比增長24.7%;硅片產量87吉瓦,同比增長39%;電池片產量68吉瓦,同比增長33.3%;組件產量76吉瓦,同比增長43.3%;逆變器產量62吉瓦,同比增長55%。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規模全球占比均超過50%,繼續保持全球首位。
光伏應用市場格局和結構大幅優化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2013年,命途多舛的中國光伏產業恰似枯木逢春,從谷底回升,國內應用市場實現重大突破,光伏產業由此成為國內諸多產業中奪人眼目的一個。也就是從2013年開始,國內光伏發展格局逐漸得到優化。
據記者統計,在2015年,全國累計光伏裝機容量超過100萬千瓦的省份就達到11個。其中,中東部地區有6個省累計裝機容量超過100萬千瓦。西部地區光伏裝機獨大的局面已經改觀,呈現出東中西部共同發展的格局。
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2016年我國光伏應用市場格局和結構發生了“雙變換”:一是市場格局重心從西北部逐漸向中東部地區轉移;二是市場結構重心也隨之從地面光伏電站向分布式光伏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