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網:“2018年,光伏發電雖然面臨補貼下調的壓力,但行業自身正趨于高效化,非光伏成本也有望取得下降。此外,行業標準及規范的實行將讓市場趨于成熟。預計2018年分布式光伏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全國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陳康平談及光伏行業發展趨勢時頗為樂觀。
盡管如此,發展迅速的光伏行業仍面臨諸多問題。由此,加大光伏扶貧支持力度、提高“領跑者”計劃技術門檻、上調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減免光伏行業稅費等問題成為光伏行業兩會代表關注焦點。
加大光伏補貼力度、提高“領跑者“計劃技術門檻
根據國家能源局研究制定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今年將大力實施光伏扶貧三年行動計劃,繼續推進村級和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建設,計劃新建2000多個村級電站,總裝機約30萬千瓦。
而隨著光伏扶貧的縱深發展,對此一直保持關注的陳康平認為看待光伏扶貧需要一些新的角度。
“目前光伏扶貧的相關政策已經非常明確,但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進一步解決一些薄弱環節,比如說現在部分偏僻山區的電力設施還不夠完善,設施落后、容量不足,因此需要提前規劃做布局。”陳康平表示。
陳康平建議:對光伏扶貧工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應給予更大的支持力度,盡快將已投運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納入新能源補貼目錄,使光伏扶貧產業盡早產生扶貧收益。
“光伏領跑者計劃”是國家能源局從2015年開始,每年實行的光伏扶持專項計劃。“領跑者”計劃通過建設先進技術光伏發電示范基地、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等方式實施,企業通過市場機制選擇達到“領跑者”先進技術指標的產品。“光伏領跑者計劃”到目前已經實施了3年,已組織開展了兩期共9個領跑基地建設,總規模650萬千瓦。
盡管“光伏領跑者計劃”對光伏領域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已經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陳康平認為,還應加強新技術在光伏應用端的支持力度,對“應用領跑者”項目,增加技術評分占比,進一步增強技術打分的梯度和技術難度;并側重考慮以實際發電效果作為項目評價依據,合理地鼓勵“先進技術先應用”。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也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無論是對電站投資人還是銀行,實際發電量是“真金白銀”,是最核心的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