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網:根據科技日報等報道,本網編輯了3月份一期《一周光伏科技薈萃》,希望可以提供參考。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多云、多雨天氣往往會影響太陽能電池的發電量。通過給太陽能電池附加一個透明納米發電機,中國一個科研團隊新近開發出一種可在下雨時借助雨滴進行發電的裝置。這個混合裝置由一個傳統的硅基太陽能電池和一個“摩擦納米發電機”組成,后者可將落下雨滴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當下雨時,還可收集雨水下落動能,拓展了能量收集范圍,在現有硅基太陽能電池大面積應用條件下,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格萊特研究院納米能源材料(NEM)實驗室夏暉教授團隊在超級電容器氧化鐵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又取得新的突破。能源存儲材料作為高效儲能裝置的關鍵,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不可或缺的一環。夏暉教授團隊立足于清潔能源高效利用,圍繞多種儲能系統的關鍵材料開展研究,圍繞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研究方向在過去一年中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韓國科學與技術高級研究院(KAIST)研發出最新的水性混合電池,這種電池安全并具有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可在短短20秒內充電,它由液態電解質夾在特別設計的陽極和陰極之間制成的。陽極由基于石墨烯的聚合物鏈材料制成,這使得它具有高表面積,允許它儲存更多的能量。陰極材料由嵌在石墨烯上的氧化鎳納米顆粒組成。在測試中,該團隊將兩個電池連接到一個柔性光伏電池上,并且能夠為LED供電,而整個套件像套筒一樣穿著。該設備可以使用低功率充電系統進行快速充電,因此可以應用于便攜式電子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