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化工系榮譽講座教授廖德章、臺科大化工系教授戴龑,與臺科大博士生章強、王瑋婷,以及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Michael Zharnikov合作共同發表,這是首次開發出同時能于陰、陽電極使用的電極緩衝層材料,創新的做法能夠應用在太陽能電池發電、發光二極體(OLED)上,將有助于促進太陽能及行動裝置軟板的發展。
廖德章表示,電極緩衝層為有機光電元件,是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的關鍵結構,可連接陰、陽電極與有機半導體,緩衝層材料可增進有機光電元件的效能。以往科學家必須尋找兩種不同材料,使用兩種不同材料分別做為一個光電元件的陰、陽極緩衝層,不僅增加材料成本,也使元件在大量制造過程中更為復雜。
臺科大研究團隊則首次提出創新概念,開發一種新穎共聚的高分子材料,同一種材料就可分別作為陰極及陽極緩衝層。這個新穎高分子材料已成功應用于高效能有機混成鈣鈦礦(Perovskite)太陽能電池、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及有機發光二極體中 (OLED),作為元件陰、陽極緩衝層。研究成果除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外,亦已獲得臺灣及美國專利。
臺科大研究團隊表示,陰陽極是不同極性,一般來說需要用不同材料的緩衝層才能分別傳導,但團隊開發出創新的高分子材料,以溶劑改變材料特性,使其具有親水、疏水兩種特性,由疏水面導電洞,親水面導電子。單一材料就能作為電極緩衝層,將有助于簡化太陽能電池的制程,進而降低成本。
臺科大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簡化太陽能電池及OLED的制程,進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提升效率,對于未來太陽能源的發展、智慧型手機、平板、穿戴式裝置等OLED軟板開發應用,都將產生正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