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業政策網站REN21發布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現狀報告》指出,2017年是歷史上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最快的一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178吉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球發電量凈增加值的70%。
其中,“排頭兵”當屬太陽能及風電。報告數據顯示,與2016年相比,2017年全球光伏發電裝機總量為98吉瓦,同比增長了29%。新增光伏裝機量大于燃煤、天然氣和核電凈增裝機量之和,再一次打破世界紀錄。此外,全球風電新增裝機量達52吉瓦,也為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量的大幅度攀升做出了貢獻。
REN21指出,可再生能源的飛速增長得益于龐大的市場投資。盡管目前全球仍對化石燃料發電提供大量補貼,但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投資還是超出新增化石燃料和核能發電投資總和的兩倍以上。
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投資區域分布較為集中。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歐洲及美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總額的近75%。若以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為標準,馬紹爾群島、盧旺達、所羅門群島、幾內亞比紹和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比例遠高于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
報告還指出,由于新興經濟體經濟、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得全球能源需求在2017年增長了2.1%,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1.4%。這是4年來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首次大幅度增長。REN21認為,這表明即使發展可再生能源可助力二氧化碳減排,但如此龐大的裝機量仍無法抵消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以及對化石和核能持續投資導致的排放增量。此外,這還會影響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內。
REN21強調,雖然電力行業的可再生能源轉型正在進行中,但轉型速度比理想中要慢得多。而占全球終端能源需求量80%的供暖、制冷,及交通領域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甚至還遠遠落后于電力行業。
根據該報告,2015年,可再生能源為全球供暖體系提供了10% 左右的總熱量。目前全球146個國家在電力行業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目標,但在供暖和制冷領域,全球只有48個國家制定了相關目標。
而在交通領域,制定可再生能源目標的國家只有42個。數據顯示,2017年,雖然全球售出電動汽車120萬輛,但電力只為1.3%的交通提供了能源需求,其中又僅有約1/4是可再生能源。除此之外,生物燃料提供了2.9%的交通能源需求。而余下的約92%需求量仍由石油滿足。
“將‘電力’等同于‘能源’會導致自滿情緒!盧EN21執行秘書拉娜·阿迪布表示,“而在供暖、制冷和交通運輸領域,看似有充足的時間慢慢轉型,但其實時間是有限的!
該報告指出,如果全球要實現《巴黎協定》的承諾,那么供暖、制冷和交通領域必須依照電力行業的轉型模式,并以更快的速度轉型。而為了加快供暖、制冷、交通領域的轉型,各國需要建立正確的政策框架,推動領域創新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
REN21主席阿特羅斯·澤沃斯表示:“要實現能源轉型,各國政府必須發揮政策的導向性,比如取消對化石燃料和核能的補貼,投資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并制定供暖、制冷和交通運輸領域的硬性目標及相關政策。否則,全球將難以履行氣候或可持續發展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