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光伏新政”對國內光伏行業短期產生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即使是國內光伏龍頭企業也未能幸免。近日,多晶硅龍頭企業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保利協鑫,03800.HK)公布的2018年中期業績,便出現了下滑的現象。
根據中期報告,今年上半年,保利協鑫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10.32億元、3.82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下滑3.2%、68.1%。受此影響,保利協鑫8月30日的股價表現低迷,報收0.52港元/股,跌幅1.89%,盤中股價一度跌至0.50港元。
作為全球第一大多晶硅生產商,保利協鑫堪稱國內光伏多晶硅領域的橋頭堡。截至今年上半年,保利協鑫多晶硅料年產能達7萬噸、硅片產能30GW、自有光伏電站裝機容量超過300MW,并控股國內民營光伏電站龍頭企業協鑫新能源(00451.HK),從而構建了一條從上游多晶硅料至下游電站運營,涵蓋了光伏產業鏈主要環節的主營業務結構。按業務類型劃分,保利協鑫主營業務則可分為光伏材料業務(多晶硅料+硅片)、光伏電站業務以及新能源業務(協鑫新能源開展業務)。
然而,擁有多項產能第一的保利協鑫躲不過政策所帶來的行業沖擊。在中期報告中,該公司管理層坦言,“預期減少太陽能補貼會導致中國國內太陽能發電增長放緩、供大于求,對太陽能產品的售價形成下行壓力!币蚨,“本集團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業務及財務表現受到影響!
具體到業務層面,報告期內,保利協鑫的光伏材料業務、光伏電站業務實現的營業收入均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根據中期報告,該公司光伏材料業務和光伏電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0.65億元、2.63億元,同比分別減少12.52億元、0.05億元。同期,保利協鑫新能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7.0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92億元。
不過,營收占比居前兩位的光伏材料業務和新能源業務報告期內取得的利潤卻下滑,分別實現利潤2.56億元、4.6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7.5%、13.2%。利潤上升的業務僅為營收占比不足3%的光伏電站業務,報告期內實現利潤0.68億元,同比增長1.3%。
毛利率的變化更能體現出保利協鑫所遭遇的境地。今年上半年,保利協鑫整體的毛利率為30.2%,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6個百分點。這其中,毛利率出現下滑的業務為營收占比較高的光伏材料業務、新能源業務,報告期內相應的毛利率分別為16.2%、68.7%,同比分別減少8.4個百分點、2.1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毛利率下滑較為明顯的業務為光伏材料業務,這一業務主要包括多晶硅料和硅片的銷售。
在多晶硅料端,保利協鑫硅料業務的主要載體為江蘇中能。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江蘇中能原生多晶硅(一級料)的含稅出廠價格由年初的14.4萬元/噸,下降至6月底的11.1萬元/噸,降幅達22.9%。
在硅片方面,根據Wind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主流廠商多晶硅片(A片)含稅出廠價則由年初的4.83元/片,下降至6月底的2.65元/片,降幅達45.1%。
價格下行,致使該公司光伏材料業務的毛利率受到考驗,疊加營收占比超過七成,由此拖累了保利協鑫整體的毛利率。
業績下滑的同時,保利協鑫的債務壓力也在上升。根據中報,截至今年6月底,該公司合計負債840.1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5.2%,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