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2011年可再生能源全球發展報告顯示,盡管遭遇持續的經濟下滑、刺激政策縮減和低位的天然氣價格影響,可再生能源行業仍表現出增長的趨勢。
2010年,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占全球能源消耗的16%,并為全球的電力供應貢獻近20%的力量。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目前占全球發電容量的1/4。
2010年,現有的太陽能熱水和區域供暖容量增加了約25GW熱能,大概占16%。
與2009年相比,2010年全球太陽能光伏板的生產和銷售增長超過2倍。這主要歸功于政府的激勵政策和光伏板模塊的價格不斷降低。其中,德國的增長量超過了2009年全球的增長量,而日本和美國的銷售增長也幾乎翻倍。
風能僅次于水能和太陽能光伏板,其增長也達新高。在歐洲,光伏板容量首次超過風能。
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持續出臺是推動可再生能源增長的主要原因。2011年初,至少有119個國家出臺了國家級的可再生能源相關的政策,與2005年的55個國家相比增長超過2倍。其中超過一半的國家是發展中國家。有95個國家出臺了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政策。所有的政策都由政府掌控,一般都附加稅率優惠條款。
去年,可再生能源投資高達2110億美元,創歷史新紀錄。與2009年的1600億美元相比,增長大約1/3,與2004年相比,增長超過5倍。
根據聯合國環保署(UNEP)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報告表明,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公司、設備生產和生物燃油項目中的資金增長到1430億美元,發展中國家首次超過發達國家。中國吸引了485億美元,占比超過全球的1/3,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得益于政策、投資、市場和制造業的發展。除了亞洲,拉丁美洲國家、至少20個中東、北非和撒哈拉周邊的非洲國家都顯示出了活躍的可再生能源市場。
2010年,發達國家仍舊引領著小型電力項目的投資和研發方向。德國、意大利和美國排在前三位。
該報告還指出:
1、發展中國家(整體)擁有全球超過一半的可再生能源資源;
2、超過100個國家的太陽能光伏板容量都在增長;
3、前5個非水力可再生能源容量大國為:美國、中國、德國、西班牙和印度;
4、在美國,可再生能源占美國國內一次能源生產的10.9%(核能為11.3%),比2009年增長了5.6%;
5、2010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風能和太陽能熱能系統的安裝國,也是最大的水力發電的生產者。可再生能源電力并網增加量大約是29GW,(整個電網容量是252GW),比2009年增長了13%;
6、2010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整個裝機容量的26%,發電量的18%,最終電力供應的9%;
7、巴西是全球由糖提取乙醇的生產基地,目前也增加了新的水力發電、生物質能和風能的工廠,以及太陽能供暖系統;
8、在歐盟,可再生能源占新增裝機電能的41%。盡管這個數據比2009年的60%明顯降低,但越來越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站在歐洲建立起來了;
9、歐洲已經超過了其對于風能、太陽能光伏板、集中太陽能熱能發電和供暖/熱泵的應用目標。芬蘭、德國、西班牙等國家和臺灣地區都提高了他們的目標,南非、危地馬拉和印度等國也紛紛出臺了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