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20日,為期兩天的“2019年安徽電力市場改革政策解讀及競價仿真研討會”在安徽省能源投資集團成功舉辦。會議由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主辦、安徽省電力工程行業協會配售電專委會協辦,研討會緊緊圍繞政策解讀、市場分析、仿真演練、案例分享、報價策略及技巧等主題展開討論。
2018年安徽電力市場共準入用戶5131家、售電公司181家、發電企業26家,全年直接交易規模達580億千瓦時。全年共組織一批次450億千瓦時年度雙邊交易、一批次70億千瓦時年度集中交易和6批次60億千瓦時月度集中交易,預計釋放改革紅利約32億元。
19日,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安徽省電力交易主管部門、省電力改革主管部門、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敦楠、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董軍、省內成功售電企業代表等嘉賓做了主題演講與分享。會議吸引了來自安徽省電網企業、發電集團、大用戶及售電公司等100余代表參會本次研討會。
主題演講一:我國電力市場的建設框架及發展趨勢
由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教授做題為“我國電力市場的建設框架及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他認為,“新一輪電力市場改革的基本路徑可以總結為“三放開、三加強和一獨立”,9號文中對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符合我國國情和國家戰略方針,提出的“健全電力行業‘有法可依、政企分離、主體規范、交易公平、價格合理、監管有效’的市場機制”的基本目標也符合需求,其中建立、健全、完善電力市場交易機制仍然是此次電改的主要任務,在談到新電改背景下我國電力市場建設的主要任務時,他認為可以主要分為三步,第一,要進一步強化中長期交易與現貨交易相互補充的背景,借此避免中長期交易預測不準、交易量變動等問題;第二,繼續加大跨省跨區電力交易機制、優先購電和優先發電制度的推廣力度,以最大程度緩解我國能源供需逆向分布問題,促進清潔能源發電的開發利用;第三,推進輔助服務交易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結合新模式,使市場運行與市場交易相結合,有效加強對市場操縱力的預防與監管。隨著市場交易的范圍規模不斷擴大以及交易時間顆粒度不斷精細,市場對主體的報價水平、核心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預見,挖掘綜合能源服務的能力將成為未來主體主要的盈利手段。”
圖為曾鳴教授做主題演講
主題演講二: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及運營現狀
由全國電力交易主管部門做題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及運營現狀”的分享報告,報告提出,電力市場的設計與運營需要與電網的安全運營緊密結合,充分體現電力系統的運行特性,電力市場設計的內核是通過激勵機制的設計實現系統的優化運行,而市場發展趨勢則說明了資源在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正在發揮,如何利用好趨勢仍然值得探討,強調電力產品在向電力商品回歸,體現了電力商品的特殊經濟技術特性,深刻理解產品向商品轉換的含義,既是新一輪電改時代下的客觀要求,也是市場主體更好把握市場動態的必由之路。
圖為演講課件內容
主題演講三:安徽輸配電價改革歷程
由省電力交易主管部門做題為“安徽輸配電價改革歷程”的研討分享,內容包括自2015年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貫徹中發【2015】9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通知》以來開展的主要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工作進展,安徽省將改革分為調研摸底、制定試點方案、開展成本監審、核定電網準許收入和輸配電價四個階段,對關鍵時間節點及關鍵環節進行明確任務背書,報告還回顧了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主要措施以來取得的顯著成效:一是創新了電網企業的監管模式,將原有電網企業的購售兩端的壟斷模式打破,轉變為以電網有效資產為基礎對輸配電收入、成本和價格全方位直接監管,標志著安徽省輸配電價改革已經邁出實質性步伐。二是強化了對電網企業成本約束。從嚴核定折舊年限,嚴格核減了不相關、不合理的投資和成本費用,強化了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約束。三是建立了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機制,鼓勵電網企業在實踐中不斷創新融資方式,降低財務成本。四是促進了電力市場化改革。作為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配套改革,通過“放開兩頭,監管中間”,建立了輸配電價機制,對于貫徹落實中發9號文,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圖為演講課件內容
主題演講四:2018年安徽電力市場運營分析與解讀
由省電力交易主管部門做了“2018年安徽電力市場運營分析與解讀”的報告,報告詳細介紹了2018年安徽電改項目進展及市場運營情況,其中輸配電價和增量配電改革均取得積極成果,各試點項目在過去一年按計劃、保質量的的完成了各項指標,報告還對2019年實施方案和市場建設計劃作以解讀說明,對于二級零售市場缺乏約束力、失信違約行為頻發等問題,給出了“保函履約、推行負面清單信用評價體系建設”等有效解決方案。
圖為演講課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