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網綜合編輯:據南京江北新區報道,3月6日下午,南京江北儲能電站正式開工建設。此次開工的儲能電站位于江北新區,是江北新區建設智慧能源物聯網示范區的重要項目之一。根據測算,江北儲能電站建成后,可在每天用電高峰期間提供電量50萬千瓦時,滿足22萬居民生活用電。同時,其儲存的電能相當于一個25萬千瓦的中型發電廠1個小時的發電量,夠130個家庭用上一年的。該儲能站預計今年年底投運。
據介紹,該儲能電站最大充放電功率可達13.088萬千瓦,總存儲容量26.86萬千瓦時,是國內容量最大、功率最高的電化學儲能電站。也是我國首個梯次利用的電網側儲能電站。梯次利用是指將新能源汽車等“退役電池”進行返廠維修,達到可利用標準后,進行的循環使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助于大幅度提升儲能電池的經濟性,具有良好的運用前景。
此外,該站還建設了鋰電池儲能電站,容量達19.36萬千瓦時,梯次利用和鋰電規模均為國內之最。整體工程還應用了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對梯次利用的電池健康狀態大數據分析,能夠及早發現儲能電池壽命狀態和潛在缺陷,通過優化電池能量轉換拓撲結構,最大限度發揮了每一個電池的存儲能力。
江北儲能電站包含這三大儲能本體
集中式儲能模塊:
集中式儲能遠景18萬千瓦,其中本期建設11萬千瓦,采用半戶內布置方案,戶外部分電池采用電池艙布置。每1.26MW/2.2MWh電池艙背靠背布置,并在中間設置防火墻,形成一組電池組布置。
梯次利用儲能模塊:
梯次利用儲能(利用廢舊動力電池)本期及遠景建設2萬千瓦,包含1.5萬千瓦梯次鋰電池和0.5萬千瓦梯次鉛酸電池,再生利用廢舊動力電池,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實現動力電池的資源利用最大化。
移動儲能模塊:
移動式儲能系統遠景容量1.5萬千瓦,由能量轉換系統、儲能系統以及智能監控系統組成,以標準化集裝箱為載體,以機動車為運輸工具,采用模塊化集成設計,實現并/離網雙模式運行及無縫切換等功能。
江北儲能電站特色亮點
△容量大,遠景規模達到21.5萬千瓦,是全球容量及功率最大的電網側儲能電站。
△儲能種類多,涵蓋集中式儲能、梯次利用和移動式儲能的電網側儲能電站,通過不同類型、不同功能定位的儲能建設,滿足豐富的應用場景。
△技術先進,按照“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加工、裝配式建設”的標準配送式模式建設,同時也是國內首座應用狀態監測及智能運維的大型儲能電站。
江北儲能電站項目還在積極探索“五站合一”運營方式,將“儲能站+變電站”升級為“儲能站+變電站+充電站+屋頂光伏+數據中心”組成的五站合一模式,實現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融合互動。五站合一模式可統一規劃建筑、防雷、接地、道路、消防、站前區等公共資源,節省占地面積,節約大量人力、物質資源。同時為電網提供調頻等輔助服務,為用戶提供充電電源,并為大型儲能電站提供大數據分析,有效解決大型儲能電站運維管理問題。
作為“新一代”電網設備,儲能就像一個超大容量的“充電寶”。在用電低谷時當作用電負荷充滿電力,在用電高峰時當作發電電源釋放電力,有效填補電力缺口,最大限度保障生產生活用電。同時,電能的大規模存儲和快速釋放功能,能夠填補電網常規控制方法的盲區,實現電能靈活調節和精確控制,對打造高端電網、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具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