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政策和市場雙輪驅動下,骨干企業加大了工藝研發和技改投入力度,生產工藝水平不斷進步,高效電池技術不斷發展。
2018年,各種電池技術平均轉換效率方面,規模化生產的多晶黑硅電池的平均轉換效率達到19.2%,使用PERC電池技術的單晶和多晶黑硅電池效率提升至21.8%和20.3%,較2017年分別提升0.5個百分點和0.3個百分點,N型PERT單晶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已經達到21.5%。雙面N型PERT電池和異質結(HJT)電池已進入量產,并且會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下表給出了2018-2025年不同類型電池轉換效率變化趨勢。
2018年,各種電池技術市場占比方面,BSF電池(常規電池及多晶黑硅電池結構)仍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但相比2017年83%的占比已下降了23個百分點,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其占比將逐年減少;PERC電池是當前產能最大的高效電池,2018年市場份額占比大幅增加,達到33.5%左右,預計明年PERC電池市場占比將反超BSF電池,成為市場占比最高的電池種類。雙面N型PERT電池、背接觸(IBC)電池、異質結(HJT)電池等新型高效電池市場份額將逐步提高,其中N-PERT電池未來將成為市場占比第二的電池種類。下圖給出了2018-2025年不同電池技術市場占比的變化趨勢。
縱觀未來光伏市場發展,隨著高效電池技術的逐步成熟、成本的逐步下降,產品市場需求將繼續擴大,市場占比也將逐步提升。
設備是半導體技術之魂,我國光伏產業之所以能取得極其快速的發展,與設備的技術進步與國產化密不可分。2018年,我國PERC電池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生產線設備也逐漸被國產設備替代,生產工藝更加成熟。Topcon、HIT等作為下一代可量產化高效電池的儲備技術在近期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且已有企業在進行規模化生產的嘗試,相關關鍵設備雖然仍以進口設備為主,但國產化步伐也在穩步推進,相信未來也將取代進口設備成為產線的主導。
2019年3月28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將組織召開2019年高效電池技術及設備應用研討會,邀請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首席技術官邢國強、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主任劉正新、協鑫集成首席技術官張淳、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硅片研發中心主任周銳、廣東愛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丁寧、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漢能、鈞石(中國)能源有限公司等企業負責人介紹PERC、Topcon、HIT等各種不同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同時重點關注這些高效電池技術中設備的應用及國產化情況!
同期,邀請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金浩解讀“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機械科學總院裝備制造業研究中心智能制造研究部主任聶軍剛解讀《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政策》;捷佳偉創、微導、理想晶延、豐盛裝備、晶盛機電等國內主要高效電池相關設備制造企業將帶來關鍵設備技術突破及發展趨勢專題報告,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