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劃不足半年,中來股份終止了與華君實業的戰略合作,實際控制人也終止了向華君實業轉讓股權的計劃。
中來股份終止與華君系戰略合作
中來股份6月10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與華君實業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之終止協議書》,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林建偉、張育政與華君實業簽訂《股份轉讓終止協議》。
公司表示,自《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簽署后,雙方就后續合作進行了積極溝通,但未形成實質性正式協議,現根據實際情況,經雙方協商一致,同意終止本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今年1月,中來股份與華君實業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當時的公告稱,中來股份與華君實業雙方愿整合各自資源,共同推進新能源產業的布局,華君實業將利用其在金融及產業園區建設方面的資源,為中來股份鞏固在N型高效光伏領先優勢及擴充產能提供支持。
按照此前簽署的協議,中來股份擬引入華君實業作為產業戰略投資者,華君實業或其指定相關方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受讓林建偉、張育政合計持有的中來股份5%至10%的股份,從而成為上市公司股東。
除以協議方式受讓上市公司股份外,華君實業或其指定方計劃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中來股份,但承諾未來不謀求上市公司控股權。
中來股份發布的提示性公告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林建偉、張育政擬向華君實業協議轉讓其持有的中來股份合計176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7.30%,此次標的股份轉讓價格為15.07元/股。
中來股份在公告中稱,上述協議的轉讓,轉讓方是基于自身資金需求而減持公司股份。協議轉讓完成后,林建偉、張育政合計持有公司股份1.29億股,合計持股比例下降為53.49%,仍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作為中來股份原計劃的戰略合作方,華君實業為華君集團(亞洲)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注冊資本10億元。據中來股份官網介紹,華君實業背后的華君集團是一家多元化綜合性跨境集團公司,旗下擁有金融、工業、醫療、地產、能源、貿易六大產業集群,擁有員工10000余人,資產達600億元,其背后的實控人為“遼寧隱形富豪”孟廣寶。
中來股份則成立于2008年,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于2014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主營光伏背板業務,2017年光伏背板出貨量及市場占有率居全球第一。中來股份旗下共有中來新材、中來光電、中來民生和中來新能四大業務板塊。
光伏行業屬于資本密集行業,中來股份也不例外。2015年至2018年,中來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4.74%、71.25%、57.19%、57.21%。
以每股均價18.32元回購股票,以1元價格激勵員工
中來股份在今年3月的回購行為以及隨后實施的員工持股計劃,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因此受到深交所的關注。
2018年7月3日,中來股份發布回購股份預案,計劃回購總金額不超過3億元且不低于1億元的股份,回購價格不高于28元/股,回購的股份將用作員工持股計劃、股權激勵計劃或減少注冊資本。截至2018年7月3日收盤,中來股份股價為23.55元/股。
2019年3月4日,中來股份稱,公司通過股票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公司股份數量為543.55萬股,占總股本的2.25%,最高成交價為19.50元/股,最低成交價為16.11元/股,累計支付總金額為9960.46萬元,回購均價為18.32元/股。
3月25日,原本準備將回購股份用作員工持股的中來股份披露2019年員工持股計劃顯示,中來股份員工持股計劃的股份來源為回購專用賬戶回購的股份,參與對象包括3名監事,受讓價格僅為1元/股,遠遠低于回購股份的價格16.11元/股至19.50元/股。
鑒于上述情況,深交所向中來股份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補充說明員工持股計劃受讓價格的確定依據及其合理性,并結合截至目前的回購股份均價、預計確認的股份支付費用、近期市場案例的折價情況等,補充披露員工持股計劃是否有利于公司的持續發展,是否損害公司及股東利益。
中來股份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中,就受讓價格的合理性解釋稱,公司的薪酬在業內競爭力偏弱,而行業競爭加劇,特別是人才競爭日益加劇,人才成本急劇增加。員工持股計劃/股權激勵計劃等措施是對員工現有薪酬的有效補充,能夠將員工利益與股東利益深度捆綁。從員工激勵的有效性看,由于近幾年中國資本市場波動劇烈,導致股價起伏較大。如授予價格折扣力度不夠,則員工收益沒有保證,最終可能導致激勵效果欠佳。
據中來股份6月11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此次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中所持有的236萬股股票已于2019年6月10日非交易過戶至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專戶(證券賬戶名稱為“蘇州中來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過戶價格為1元/股,過戶股數為236萬股。據此計算,這筆236萬股用于激勵的股權,可直接為被激勵的員工帶來收益408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來股份過去一年業績不佳,營收、利潤出現“雙降”。2018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92億元,同比減少16.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57億元,同比減少51.37%。
中來股份解釋稱,光伏產業政策調整,逐步推進光伏行業平價上網,短期內加劇了光伏行業的市場競爭,行業整體盈利水平有所下降。為此,公司適度調整了銷售與價格策略。此外,為保持在N型單晶雙面電池領域的技術優勢,公司加大了該產品市場拓展和產品研發力度,相關費用有較大幅度上升。
2018年年報還顯示,公司的實控人林建偉、張育政合計持有的1.422億股股份中,已有1.39億股處于質押狀態。
在今年4月初的2018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上,林建偉曾表示,目前股權質押危機已經得到有效緩解。林建偉同時表示,光伏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朝陽行業,“雖然在過去幾年,我們經歷了一些挫折,但我們仍將繼續在幾大業務板塊深耕,做大做強。作為上市公司,我們會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為我們的戰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