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供應商天合光能2006年在美國紐交所風光上市,但因盈利持續下滑、股價低迷等原因,2016年決定私有化,并于2017年完成私有化,從美國退市。
天合光能退市后,從多渠道表示要回歸A股,隨著科創板的不斷升溫,天合光能決定登陸科創板。作為光伏行業的龍頭企業,天合光能是否能如愿以償呢?
紐交所-A股-科創板
1997年,天合光能創立于江蘇常州,產品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6年,公司登陸美國紐交所上市。
2014年至2015年,天合光能連續兩年登頂全球光伏組件出貨第一的寶座。
2016年8月1日,美股上市第十年,天合光能將被投資者財團以全現金模式收購,天合光能成為私有的全資子公司,股權價值約11億美元;交換價值每股0.232美元,或每單位ADS 11.6美元,天合光能股票停牌。
2017年3月13日,天合光能宣布正式私有化,并向美國紐約證交所提出終止交易的請求以及退牌請求,其總市值僅剩10.6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僅73.7億元。在證券與交流委員會收到申請文件的90天之后,退市將自動生效。
2017年3月,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公開表示,退市完成后,天合光能會首選在中國市場,首先考慮A股上市。
2018年1月,江蘇證監局公告表示,確認中信證券對天合光能上市輔導備案日為2018年1月8日;有消息稱天合光能將借殼海潤光伏,隨后天合光能否認借殼傳聞。
2019年5月16日,天合光能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
境內收入增加,與晶科能源搶占不同光伏市場
與連續三年“奪魁”的光伏組件供應商晶科能源不同,天合光能主要瞄準國內市場。
報告期內,天合光能境內銷售占比呈上升趨勢,從2016年的32.4%升至2018年的56.1%,而境外銷售占比從2016年的67.5%下降至2018年的43.9%。
對比可知,與境內銷售相反的是,天合光能境外銷售占比一直在下滑。
在國外,光伏企業先后遭受過國際市場對光伏電池類產品發起的一系列爭端,歐美市場最為典型,例如美國就實施過201特別關稅以及歐盟征收反傾銷、反補貼保證金等。
受海外不確定因素影響,天合光能未來境外收入或進一步縮小。
天合光能主營業務包括光伏產品、光伏系統、智慧能源三大板塊。光伏產品包括單、多晶的硅基光伏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光伏系統包括電站業務及系統產品業務;智慧能源包括光伏發電業務與運維業務、智慧微網及多能系統業務。
目前,公司收入主要來源于光伏組件。近三年營收分別為205.5億元、216.7億元、143.4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3%、85.2%、59.8%,呈逐年下降趨勢。
與之相對應的是,光伏系統的營收在不斷增加,占總收入比例從2016年的3.4%上升至2018年的35.6%。
目前天合光能對標企業晶科能源正在進行全球化布局,以低價搶占了渠道和市場份額,2018年在六個海外國家及地區達到10億元以上的收入,減輕了對單一國家市場的依賴。
查閱相關資料得知,天合光能在國內的布局正在逐步擴大,若國內市場政策發生變化,天合光能在光伏市場的優勢地位或進一步減弱。
單晶組件競爭壓力大,公司轉型難
2014年和2015年,天合光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2016年被晶科能源反超,后者連續三年登頂,二者差距逐漸加大。
光伏行業相關專家告訴藍鯨科創記者,天合光能目前銷售的大多為多晶組件,因市場競爭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光伏市場,且組件技術水平逐年提高,多晶組件的價格持續下跌。
2016年至2018年,天合光能多晶組件毛利率分別為17.8%、15.3%和16.5%。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相比優勢不夠明顯。
天合光能也意識到此問題:“雖然當前市場需求呈持續增長趨勢,但如果光伏組件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同時公司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及費用率水平,公司將面臨組件產品毛利率下降、凈利潤下降的風險。”
光伏行業專家表示“國內光伏企業目前主要的困境是,生產光伏產品簡單,但是把產品賣出去較難;另外,未來可能還要面臨單晶組件價格進一步下降的危險。”
上文提到過,公司已經把主營收入從光伏組件逐漸轉移到光伏系統。天合光能CEO高紀凡在采訪中表示,早在數年前公司就開始考慮轉型。未來將實施平臺化+創團的模式,把資源和賦能建立起來,繼續推進智能化戰略。
2018年組件對于營收貢獻率大幅下跌是因為由于天合光能戰略定位逐漸向光伏智慧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延伸。
天合光能方面表示,在保持現有光伏組件產品競爭力及行業地位的前提下,公司將持續重點發展光伏系統、智慧能源等業務。
“隨著國內對光伏行業利好政策的推出,行業競爭加劇,天合光能推進智能化戰略的轉型如今正在持續著,若解決單晶組件的供應問題,或許能為天合光能在境外市場的競爭與發展貢獻力量。”光伏行業專家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