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反射著陽光的光伏板就像是給太行山脊披上了藍色的鎧甲,這里是山西長治光伏發電技術領跑基地……”近期,《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山西篇》在央視13套播出,在省內乃至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從空中俯瞰到的一塊塊蔚藍色的太陽能板,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光伏“梯田”,均取景自長治光伏發電技術領跑基地平順250MW項目井泉村光伏區。
因為有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連片未開發利用的山坡,太行山的這片山地在2017年11月入選全國首批光伏發電技術領跑基地。長治光伏發電技術領跑基地平順250MW項目總投資18.9億元,占地面積7700余畝,由134個太陽能光伏組件方陣組成,綿延20余公里,覆蓋青羊鎮、西溝鄉、龍溪鎮、東寺頭鄉、杏城鎮5個鄉鎮28個村。今年3月開工建設,6月30日成功并網發電。至此,平順縣新能源裝機總容量達到430.3796MW,居全市首位,邁進全省新能源大縣行列。
該項目采用雙面雙玻高效光伏組件,和常規光伏板不同,這種光伏板背面可吸收地面的反射光,發電量比單面組件提高15%,年發電量3.5億千瓦時,年營業收入可達2.6億元。每年節約標準煤11.4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61萬噸,實現經濟和環保效益雙贏,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下實踐注腳。
基地在建期間,為平順縣2000余人提供就業崗位,人均月收入達5000余元。“項目開工以來,家里空閑的三間房租了出去,每天還能在家門口的基地做保潔,月月領工資,短短三四個月就賺了兩萬多元,這可是我以往外出打工一年的收入啊!”龍溪鎮佛堂嶺村村民蘇有娥聊起這幾個月的生活,心滿意足。項目負責人杜輝說:“項目建成后,每年提供約300個就業崗位進行除草、光伏板清洗等運維工作,項目組會堅持優先考慮貧困勞動力的原則,為他們提供增收渠道。這必將成為助推平順脫貧攻堅的重要引擎。”
“領跑項目讓我們村集體每年能夠收入土地流轉費20多萬元,這筆收入對于多年零收入的村集體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井泉村黨支部書記張毅高興地說。該項目以每畝200元的租金流轉土地7700余畝,項目組每年向平順交納租金150余萬元,多個集體經濟“空殼村”將因此實現“破零”,走出一條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為貧困村及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光伏發電技術領跑基地項目在建設期內,為平順縣直接繳納稅收約6600萬元;運行期享受國家針對光伏發電企業的“三免三減半”政策,從第四年開始到第六年,每年納稅4500余萬元;之后每年將為全縣繳納近7000萬元稅收。平順縣將借力“光伏稅收”指揮棒,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新活力。
作為高科技光伏精品項目工程,長治光伏發電技術領跑基地平順250MW項目采用“林業+光伏+旅游+扶貧”四位一體模式,既能滿足高效發電需求,又集觀光旅游、技術展示于一體,充分挖掘鄉村發展潛力,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鑄造出有力的產業堡壘。同時,讓貧困群眾掌握項目運維技能,通過勞動致富,變“輸血”為“造血”,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正如張毅所說,光伏發電技術領跑基地項目就像個“聚寶盆”,聚的是人氣、財氣,還有鄉村振興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