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銜接設備廠商,向下打通電網服務,系統集成是儲能產業鏈條的重要環節。在儲能市場空間受限的背景下,國內企業開始瞄準系統集成這一細分領域,期望從中分得一杯羹。
系統集成為用戶提供全方位服務
“建設高效率、低成本、適配度高的儲能電站,是儲能行業追求的共同目標,系統集成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一環。”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表示。
電化學儲能系統主要由電池(鋰電池或其他電池)、電池管理系統(BMS)、儲能變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統(EMS)及其他電氣設備構成。電池是儲能系統的核心,BMS主要負責電池監測、評估和保護等,PCS控制充放電過程,EMS進行數據采集、網絡監控、能量調度等。
“儲能系統集成,是按照用戶需求,選擇合適的儲能技術和產品,將各個單元組合起來,為戶用、工商業、發電側、電網側等各類場景打造‘一站式’解決方案,使儲能電站的整體性能達到最優。”劉勇說,“系統集成是一項從零散到整合、從整合到最優的工程。在對電池、PCS、集裝箱等各部件性能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根據運行場景和場站需求,最大化優化整體設計,釋放整個系統的潛能。評價標準包括安全性、經濟性及影響全壽命周期運行的其他要素。”
“系統集成提供給用戶的是一種全方位服務,包括儲能系統的運行、維護、回收等,用戶要做的,就是使用這個集成方案。”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組組長陳永翀強調。
儲能企業正向系統集成方向邁進
系統集成涉及電化學、電力電子、IT、電網調度等多個行業的跨界融合,不同應用場景下,電芯選型、系統控制策略都不盡相同,進入門檻并不低。
“為了適應用戶多樣性需求,依托資源積累和自身優勢,不少儲能企業主動延伸業務范圍,向系統集成的方向邁進。”劉勇說,目前主要有三種模式:一種是全鏈發展模式,儲能系統的主要部件如電芯、PCS等,全部自己制造生產,由自主設計部門做系統集成服務;一種是專業化集成模式,企業從外部采購主要部件,專做系統集成,比如陸金新能源(科陸與LG化學合資公司)、北控清潔能源等;還有一種是PCS企業、電池廠商等以自身產品為中心,從單純設備供應商向系統集成服務綜合方案供應者方向轉型。
比亞迪是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的代表,從家庭儲能系統,到中間級別的工商業儲能產品,再到公用級別的集裝箱系統,全方位覆蓋了目前的市場需求。2019年12月,比亞迪宣布產能增加10倍的計劃,并將通過開發兩個高壓儲能系統來滿足所有規模的項目。
2015年,陽光電源與三星SDI成立合資公司,開始涉足含電池層面的系統集成。陽光電源光儲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系統集成是對企業多維度綜合能力的考量,要想做好,需要同時具備四大能力:第一,不同應用場景對電池充放電倍率的要求不同,要有識別電池性能的能力,綜合把握、甄選合作伙伴,做好供應鏈管理;第二,采購電芯后,如何在集成過程中實現高效率、低成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第三是安全性,如何最大程度降低風險,系統設計很關鍵;第四,隨著定制化需求成為常態,如何建立高效的研發機制,考驗著企業的組織架構和響應能力。
業內人士指出,擴大業務半徑雖然讓儲能企業進入了一個更大規模的市場,但也對其資金和技術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某些專項的電池、PCS、BMS領域,部分廠家具備了脫穎而出的實力,但其中大部分暫時還不具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實際上,在國內能實現一體化集成與服務的廠家仍屈指可數。
第三方系統集成是發展趨勢
從海外電力市場發展來看,鑒于儲能產業的多專業要求,既了解電池技術又通曉能源系統,同時熟稔本地資源的第三方系統集成商在電力系統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為什么需要第三方系統集成商?“一是集成技術的要求,二是商業模式的需要。”陳永翀解釋說,“現在儲能電站一旦出現問題,各方容易推諉扯皮,獨立的第三方系統集成商承諾系統的安全、壽命、運維、回收等,可以有效緩解這一狀況。當然,第三方系統集成商的承諾必須由保險公司來承保,換句話說,儲能系統一旦出現問題,將由獨立的第三方系統集成商來承擔所有的責任。”
“目前,我國儲能產業還在向規模化發展和應用方向邁進。行業整體產能供求比高,市場競爭充分,碎片化市場、獨立場景應用過多,暫不足以支撐獨立第三方集成商市場。”劉勇坦言,目前系統集成項目都是非標準模式的,每個項目都不一樣,每個場景都有特點,難以形成規模化可復制的效應。而且,國內業主普遍更看重的是硬件、價格,為技術和服務付費尚未成為共識。同時,如何衡量系統集成作為一項服務的價值,也沒有相關標準和量化指標,行業數據仍在運營積累階段。
劉勇表示,依托創新發展的能力與差異化的增值服務,第三方系統集成商將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未來可能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產品主導推動形成標準系統集成服務,一是場景需求倒推定制化系統集成服務。
陳永翀進一步指出,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從長遠來看,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獨立的第三方系統集成商出現。但是,在電池成本過高、安全仍存隱患、回收渠道不暢這三個儲能技術的“卡脖子”問題沒有解決之前,誰都不愿意做獨立的第三方系統集成商。當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儲能市場迎來大規模爆發時,獨立的第三方系統集成商將自然而然地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