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安全應急體系建設,主要是指提高電網在臺風、水災、火災、冰災、雷擊、地震、戰爭、地質災害、海水倒灌、外力破壞、突發事件、網絡攻擊、連鎖反應事故等方面的快速應急反應及快速處置能力,力爭在最短時間內,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造成的影響及損失,科學調度、快速恢復重要用戶供電、快速搶修。
我們經過研究并結合以往經驗積累,認為關鍵問題及啟示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將“光伏電站+儲能”等新模式納入電網應急體系建設
“光伏電站+儲能”在大電網正常運行時,可平抑光伏發電的隨機性和波動性;在大電網發生事故時, “光伏電站+儲能”可以支持在一定范圍內快速恢復供電。 必要時,也可以作為黑啟動電源。并網型智能微網、儲能、移動發電車等也應納入電網應急體系建設。在電網安全應急情況下要確保政府部門、應急指揮部、通信、醫院及電視臺等重要用戶應急電源完備可用,移動發電車和應急搶修隊伍及時到位。
2
減輕基層供電公司的負擔 提高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建議減輕基層供電公司的負擔,減少過多的報表、競賽、檢查、評比、審批、指標排名等不必要的負擔,依靠人民群眾做好電網安全應急工作, 要鼓勵專家及基層工程技術人員敢于講真話,敢于提合理化建議,敢于發現問題及時反映,敢于發現設備缺陷及時匯報,并及時消除缺陷, 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電網安全應急情況下要嚴格執行調度命令!應按照電壓等級、屬地范圍、調度區域、電網調度規程、安全規程、現場運行規程、事故搶修規程、事故分析規程等,逐級壓實工作責任實體及工作責任人,權力下放,快速反應,靈活處置,高效決策。不要因為層層請示,逐級匯報,等待上級領導指示而貽誤時機,造成大面積停電。
為了提高應急快速反應能力,提前適量儲備應急搶修物資及設備是必要的,應將搶修用配電變壓器、開關柜、環網柜、塔材、導線、電纜、成套金具、防護面具等電網安全應急搶修物資適量儲備并提前預置到位, 確保搶修物資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配送至搶修現場。
3
結合本地實際開展反事故演習及電網應急演練
電網安全應急體系建設,主要應立足于提前預防,提前預警,防患于未然,事故前盡可能做多種事故預案,做最壞的打算,平時多演練,事故搶修時,調度、安監、設備、車輛、行政、醫療及95598熱線等各個部門都應迅速反應,通信暢通(尤其是無線通信),各專業各部門協同聯動,能夠真正發揮作用,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無論聯合應急演練還是單項應急演練都不要搞形式主義,不要盲目照搬照抄, 應推進地市級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演練,具體包括: 預演電網黑啟動應急方案,預演變電站全停事故應急方案,防汛應急聯合演練,大面積停電應急聯合演練,重大活動應急實戰聯合演練等,并與省、市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及重要客戶保持密切聯系。建立國家級電力應急培訓演練基地,組建國家級電力應急搶修救援隊伍。必要時,應結合事故搶修的需要成立帶電作業班組。
4
加強氣象監測預防冰災及導線舞動事故發生
目前,正處于冬季與早春交替季節,地處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輸電線路的特殊地段容易發生冰災及導線舞動事故。對于處于開闊地帶或兩山中間的風口地段,如果出現雨夾雪及冰凍的天氣,濕度達到95%左右,氣溫在零下3度——10度左右,在風力達到4級以上,或風速達4m/s——25m/s以上時,那么,輸電導線就容易產生厚度達10毫米——30毫米的偏心覆冰(不均勻)。如果線路與風向的夾角成45度——90度左右,并形成穩定的氣流,這種偏心覆冰在風力慣性作用下就會產生攻角變化,容易發生導線舞動現象,舞動的振幅可能達到幾十厘米甚至幾米,嚴重情況下振幅還會繼續加大,可能會出現跳閘、斷線、金屬疲勞甚至倒塔現象,造成大面積停電。
建議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電力公司注意氣象預報, 加強覆冰及導線舞動監測,及時發布寒潮預警,加強輸電線路特巡特護工作,做好應急搶修準備,快速啟動應急響應預案,及時除冰,預防冰災及導線舞動事故發生。 全力保障湖北省疫情防控新建的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的用電需要。
5
建立電網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系統
成立電網安全應急指揮部,統籌協調物資、車輛、醫療、直升機、搶險現場、后勤保障等部門協同聯動,無縫銜接,應急指揮系統應能夠依托地理信息,北斗導航,5G通信,95598熱線、對講機、微信群、視頻會議,衛星電話、智能APP等技術手段,整合營配調信息,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示各類應急信息,為應急領指揮部開展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決策支撐。各處置節點要向應急指揮部定時報告處置進展情況,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把現場視頻傳到應急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