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下午,由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發起的“全球經濟和清潔能源研討會”以線上視頻形式召開。各方專家從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及國際貿易壁壘對全球經濟和能源產業造成的影響,并一致認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勢頭良好,中國同國際社會在該領域的合作將不斷深化。
各方專家介紹并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在后疫情時代的發展情況。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代表周長春介紹,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經濟,能源投資整體下降。其中,油氣資源投資減少32%,煤炭投資減少15%。“然而,這沒有改變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積極趨勢,同2016-2019年相比,2020年清潔能源投資明顯抬頭,”周長春補充,“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在穩步擴大。”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徐勤華教授表示,美國主導的保守派極大攪動油氣平衡,正在逐漸退出新能源市場;歐洲主導的溫和派基礎較好,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占比超30%,正在進一步奔向0排放社會;而以中國為主導,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激進派,正在加足馬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熱切尋求快速轉變。
專家們一致認為,可再生能源具有在后疫情時代逆勢發展的優越條件。周長春分析稱,可再生能源成本低、建設周期短、所需運維人員少,這三大特點使其在后疫情時代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聯合國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國際關系總監格倫·皮爾斯在會上表示:“我們需要發展新能源實現疫情后的經濟復蘇。”對此,日本早稻田大學橫山隆一教授贊同道,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全球經濟,同時也加速了清潔能源的發展。若能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構建獨立的社會基礎設施,這一災難帶來的社會影響將大幅降低。
對于中國同國際社會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專家們表示樂觀。阿拉伯觀察創始人兼首席經濟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愛德·奧柯登在會上表示,中國作為能源大國,未來需求將進一步增加,從而為國際可再生能源合作提供更多可能。同時,“一帶一路”倡議也將改變世界能源格局。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歐美投資吸引力下降,而吸引中國投資增加。該倡議下,中國對外投資中超48%屬于能源行業。
該研討會由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主辦,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聯合國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阿拉伯觀察、日本太陽經濟會、人民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民生銀行、特變電工等企業及組織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