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過去只能調度電源側和電網側,現在靈活調用用戶側,將實現源網荷儲協同調控。近日,用戶側正式參與到陜西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中。此前,甘肅、寧夏等地也積極推動用戶側參與調峰輔助服務市場。這表明,在電源側和電網側資源已充分利用的情況下,合理利用負荷側(用戶側)資源正成為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推動新能源消納的關鍵。陜西大用戶參與調
電網過去只能調度電源側和電網側,現在靈活調用用戶側,將實現源網荷儲協同調控。
近日,用戶側正式參與到陜西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中。此前,甘肅、寧夏等地也積極推動用戶側參與調峰輔助服務市場。這表明,在電源側和電網側資源已充分利用的情況下,合理利用負荷側(用戶側)資源正成為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推動新能源消納的關鍵。
陜西大用戶參與調峰
“有6家大工業用戶有意愿參與調峰。”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調控中心調控處處長郭晨近日告訴記者,“7月28日、30日兩次啟動市場,最終3家用戶參與調峰。”據悉,此次陜西共有陜西新元節能有限公司、銅川聲威建材有限公司和陜西龍門煤化工有限公司3家大工業用戶試點參與省內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按照日前申報的出清計劃,在光伏出力最大、電網調峰最為困難的11:30至16:30時間段及時、準確地增加用電負荷,共釋放調峰電量14.3萬千瓦時,有效擴展了新能源消納空間。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裝機快速增長,陜西電網調峰矛盾日益突出。在電源側,調峰輔助市場運行良好,有效激發了發電企業深度調峰潛力。如何發揮負荷側調節作用,激發電力用戶主動參與電網平衡,實現源網荷協同優化是目前推進新能源消納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郭晨對記者表示:“傳統的電網調度只能調度電源側和電網側,對負荷側沒有好的措施,本項工作的開展,實現了對負荷側的靈活調用,實現源網荷協同調控。”
記者從陜西電力獲悉,陜西有近百家年用電量超1億千瓦時的大工業用戶,每日可釋放調峰能力約30萬千瓦,具有良好的用戶側調峰潛力。為挖潛近百家用戶的調峰潛力,在西北能監局指導下、國網西北分部支持下,陜西電力提出建立面向大工業用戶的調峰輔助服務市場交易品種。
郭晨介紹:“我們會同營銷部、財務部充分調研省內大工業用戶的行業特性和負荷特點,多次組織與大工業用戶的座談會議,從經濟性、可行性等多角度分析大工業用戶的調節潛力,并根據陜西電網及大工業用戶特點制定了市場運行實施細則和交易結算補償機制。”即按照“自愿參與、公平競價”的原則,通過價格信號引導大工業用戶在電網調峰困難時段主動增加生產用電負荷,助力新能源消納。
因地制宜實現多贏
西北地區新能源接入比例高,新能源消納壓力大,單純依靠傳統的電源側、電網側已不能滿足新能源消納需要,因此需積極拓寬負荷側靈活調用能力。如今,引入用戶調峰思路已在西北部分省(區)因地制宜地進行了探索。
“需求側輔助服務市場通過市場價格引導用戶,特別是改變高耗能企業的用電習慣,從根據峰谷電價用電轉變為根據電網調峰需求靈活用電。”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調控中心調度處副處長李全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能源大發時段,通過價格引導用戶多用電,不僅能達到促進新能源消納的目的,還可以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形成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環。
據了解,甘肅為發揮大范圍優化配置資源平臺作用,還推動地市層面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如甘肅電力需求側輔助服務市場投運以來,張掖、武威、蘭州地區5家企業參與市場交易,涉及碳化硅、鐵合金、水泥等行業,增加調峰能力20萬千瓦,增發新能源578萬千瓦時,用戶側收益102.46萬元,用戶側參與交易時段內用電成本降低0.18元/千瓦時。
在寧夏,寧夏電力通過深挖負荷側調節空間,開展可調節負荷交易,今年3月以來使新能源日發電量連創6次新高,有效助力新能源消納。以寧夏電力組織天凈隆鼎碳化硅、和興碳基材料、銀河冶煉3家錯峰生產用戶開展用戶側調峰為例,通過在新能源大發時開啟21萬千瓦負荷,增加新能源消納電量約270萬千瓦時。
用戶側參與電力輔助服務擴圍
在業內人士看來,用戶側參與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是完善電力市場、促進新能源消納、提升電網調控能力、實現系統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舉措。
“我們將繼續完善交易平臺建設,提升智能調控水平,推廣市場運行成果,積極拓寬市場,引導更多的大工業用戶參與用戶調峰,促進源網荷協同運行和健康發展。”郭晨對記者表示。
同時,甘肅計劃全面推動用戶參與需求側輔助服務市場,體現負荷側輔助服務價值,激發用戶參與的積極性,發掘用電企業的調峰潛力,促進新能源消納和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按照相關規劃,甘肅電力力爭2020年挖掘用戶側50萬千瓦調峰能力,增發新能源2.32億千瓦時。在寧夏,寧夏電力將盡快實現電鍋爐參與電網調峰。目前,西夏熱電廠20萬千瓦電鍋爐項目已完成并網調試;中衛熱電廠24萬千瓦電鍋爐項目開工建設,預計10月并網調試。
記者采訪發現,不僅在西北,其他地區也在積極嘗試調度負荷側資源,如江蘇電力貫通營銷可調負荷集控系統與省級調度主站,由調度主站發出的需求指令自動下發至可調負荷集控系統,完成負荷資源自動調用,全程無需人工操作,實現削峰需求響應“一鍵調控”。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積極支持調度負荷側資源,如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多部門近日聯合出臺了該省首個縣級電網可調負荷需求響應激勵補貼政策,首期安排50萬元專項備用金,建立可調負荷響應專項資金池。
可以預見的是,傳統“源隨荷動”調度正加快向“源網荷儲”調度轉變,實現電網安全穩定水平、新能源消納水平、調度精益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作者:蘇南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