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160年來最強颶風的“勞拉”,揭開了美國能源基礎設施嚴重落后的“遮羞布”。綜合外媒報道,近日,美國墨西哥灣區域的鉆井平臺、煉油廠、管道、港口終端、電力設施等全都遭受重創,而美國油氣、電力基礎設施“千瘡百孔”的現狀也暴露無遺。業界普遍認為,在氣候危機日趨嚴峻的當下,美國能源基礎設施需要的已經不是“
號稱160年來最強颶風的“勞拉”,揭開了美國能源基礎設施嚴重落后的“遮羞布”。
綜合外媒報道,近日,美國墨西哥灣區域的鉆井平臺、煉油廠、管道、港口終端、電力設施等全都遭受重創,而美國油氣、電力基礎設施“千瘡百孔”的現狀也暴露無遺。業界普遍認為,在氣候危機日趨嚴峻的當下,美國能源基礎設施需要的已經不是“小修小補”,而是要跟上時代腳步的“大規模改造升級”
路易斯安那州城鎮的輸電線路被破壞。
■油氣設施抵御災害能力不足■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早在“勞拉”登陸前,分布著美國1/3的煉油廠和汽油輸送管道的墨西哥灣沿岸區域就聲稱已經做好了準備,但在“勞拉”過境后,油氣生產和煉化活動卻幾乎癱瘓。
美國內政部安全和環境執法局(BSEE)數據顯示,“勞拉”導致墨西哥灣地區82%的石油產能和57%的天然氣產能被迫關閉,相當于全美17%的石油產量和5%的天然氣產量“暫時消失”。理論上,該地區的海上鉆井平臺可以抵御“勞拉”這一級別的颶風,但現實情況是,海上鉆井活動早已全面停擺,這導致160萬桶/日的海上石油產量下線。
恩基研究公司(Enki Research)估計,鑒于“勞拉”最終在美重要能源基地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海岸登陸,這兩個州將面臨至少2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彭博社則估計,“勞拉”將給美國墨西哥灣沿岸能源基礎設施造成超過150億美元的損失。
據悉,錢尼爾能源(Cheniere Energy)公司暫停了路易斯安那州Sabine Pass LNG終端的運營,Sempra Energy公司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Cameron LNG也以低運轉能力運營,這兩家公司運營的LNG終端出口量約占美國天然氣出口總量一半以上。
即便是號稱“做好充分準備”的北美最大煉油廠、位于德克薩斯州亞瑟港的Motiva,也沒有全身而退,至少60萬桶/日的產能被證實關閉。標普全球普氏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勞拉”已導致美國墨灣沿岸350萬桶/日的煉油產能被“強制下線”,這約占全美煉油能力的15%。
美國燃料及石化生產商協會(AFPM)安全和風險管理高級總監Jeff Gunnulfsen表示:“即使‘勞拉’走后,也將有10%—12%的煉油產能被迫關閉6個月以上。油氣基建設施抵御災害的能力實在太低,運營商們恐怕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運營!
■電力設施年久失修受創嚴重■
年久失修的電力基礎設施,成為這場颶風侵襲下的最大“傷員”!督鹑跁r報》指出,“勞拉”導致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和阿肯色州超過50萬戶家庭斷電,其中,路易斯安那州部分電網甚至徹底報廢,查爾斯湖的大部分供水系統也遭到摧毀,這將導致當地居民面臨數周甚至數月斷電斷水的風險。
《紐約時報》消息稱,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公用事業公司證實,由于“勞拉”破壞力驚人,部分基礎設施已被“完全摧毀”,需要重新建設,這將導致斷電斷水可能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另外,“勞拉”帶來的暴風、洪水等也導致發電廠、變電站、電線等都出現不同程度故障,一些過于老舊的電線甚至出現剝落,致使觸電風險驟增。
美國第二大電力公司愛迪生聯合電氣公司(Con Edison)服務的25.7萬戶家庭已經斷電。盡管該公司每年投入30億美元維護供電基礎設施,但仍然不夠維持“高齡化”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轉。該公司預計,從現在起到2050年,總共需要投入高達52億美元的資金于基建領域,才可能應對各類自然災害對現有系統造成的威脅。
美公用事業公司能源方案(Eversourc Energy)旗下也有超過40萬戶家庭斷電。該公司將重新設置或更換長達137英里的電線,這相當于從頭建設一個新的電力輸送系統,“我們低估了這次颶風的傷害,電力基建亟待重建,但政府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蹦茉捶桨腹景l言人表示。
事實上,美國電力設施嚴重老舊落后已經是老生常談,特別是在中低收入社區,這一問題尤為凸顯。《紐約時報》調查發現,紐約市科尼島迄今仍未從2012年“桑迪”颶風的傷害中恢復過來,即便是非颶風時期,該地區都經常斷電。
■能源基建長期被忽視■
“基礎設施是國家的立國之本,交通運輸系統、水供應、電網、道路、橋梁和隧道都是一個國家的根基!薄敦敻弧冯s志援引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的署名文章稱,“美國需要的并非是對基礎設施的小修小補,而是需要一個重建更強大基礎設施的計劃。對基礎設施建設漠不關心,是在拿美國的未來開玩笑。”
與此同時,“勞拉”的侵襲再一次給美國敲響了警鐘,政府應該將氣候危機擺在首位,氣候影響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影響著整個國家的電力系統和能源設施,政策制定者、監管機構、公用事業企業必須將氣候影響納入投資決策,并且必須優先考慮電網彈性,只有將基建的抵御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才能最大化降低氣候急劇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美國政治新聞網指出,政治斗爭、法規缺席以及技術水平等因素,都在拖累美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的腳步,盡管共和黨和民主黨在改善基建方面達成意見統一,但在具體操作和執行層面卻爭執不斷,這直接導致能源基礎設施的使用年限不斷延長、運維成本不斷走高,并且愈發落后。
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大多數輸配電線路50年的預期壽命早就到期,而“到期續用”的問題是該國電力基建的常態,到2025年,預計美國至少需要花費4.5萬億美元才有望讓整個電力基建體系實現升級。
作者:王林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