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氫正成為能源中的“大明星”!宇宙中最豐富的化學元素可以用來生產和儲存能量,可以完全由可再生能源生產,而不用擔心供應短缺。綠色氫能走多遠,正面臨兩個大問題:資金短缺,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資金短缺 政策支持不夠可再生能源生產綠色氫正在加速發展,去年以來宣布了50個新項目,但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
綠色氫正成為能源中的“大明星”!宇宙中最豐富的化學元素可以用來生產和儲存能量,可以完全由可再生能源生產,而不用擔心供應短缺。
綠色氫能走多遠,正面臨兩個大問題:資金短缺,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
資金短缺 政策支持不夠
可再生能源生產綠色氫正在加速發展,去年以來宣布了50個新項目,但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近日發布的一份新報告警告,由于大量的資金短缺,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將拖延初創企業的發展速度,進而無法滿足全球對綠色氫的需求。
IEEFA估計,在過去的一年中,全球宣布了約50個可行的可再生氫項目,這些項目每年僅能生產300萬噸綠色氫,然而據預測,到2030年,每年對綠色氫的需求為870萬噸,這表明供應短缺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IEEFA表示,這些項目總共需要投資750億美元。但是,在50個項目中的34個處于早期階段,成功的部署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只有兩個項目正在運行(日本一個,文萊一個),每年的氫氣生產能力不到1000噸。
報告表示:“由于經濟形勢仍然不佳,加上缺乏融資,這些項目中有一些可能面臨無法進行的嚴重風險,”
報告稱,為了使項目成功,電解槽、燃料電池和相關設備(氫氣壓縮機、鍋爐、傳動系統、儲罐、燃料加注設備、液化廠等)的制造需要大幅度擴張。與此同時,海上氫運輸成本也需要下降。
運輸成本高
正在計劃中的最大緑氫項目在澳大利亞和中東進行,這些出口導向型工廠需要規模效益。
IEEFA認為,由于在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勢,澳大利亞氫能項目將選擇液化氫路線。
根據澳大利亞的氫路線圖,在最好的情況下,一個中等規模的氫液化工廠的生產成本可以從5美元/千克降低到1.8美元/千克。
報告稱:“這是一個顯著的降低,但仍比行業平均氫氣生產成本高51%。”
產量不足
根據標準普爾全球普氏分析公司(S&P Global Platts Analytics)的數據,假設典型的質子交換膜(PEM)水電解槽性能,1太瓦時的電力可產生約20000噸的氫氣。
該公司在2020年5月的一份報告中說:“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為低成本的氫氣生產提供了一個機會。”
然而,IEEFA的報告指出,只有歐盟的氫能計劃將重點放在可再生(綠色)氫氣生產上。
中國的氫能主要是基于從化石和煤基原料中提取的常規氫。
韓國的氫路線圖假設,在2030年之前,大部分氫供應都使用藍色氫(從含碳礦物燃料中生產),液化綠色氫在成本上不太具有競爭力。
與此同時,日本的氫路線圖有一個適度的目標,到2030年達到30萬噸/年,包括藍色和傳統氫。
電解槽瓶頸
報告還警告說,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供應可能出現瓶頸,大型生產商主要集中在堿性電解槽上。
報告說,“質子交換膜電解槽比堿性電解槽更適合中小型制氫廠,因為它們體積小,能更有效地處理來自可再生能源的可變電源。”
報告建議,“各國政府必須制定政策,鼓勵私營企業投資,以緊急資金支持,因為該行業必須'邊做邊學'。”
世界能源理事會的報告將氫氣按照生產來源分為“灰色”、“藍色”和“綠色”三類。灰氫:氫氣來自化石燃料,通過蒸汽甲烷重整(SMR)或煤氣化技術制取氫氣。藍氫:蒸汽甲烷重整技術或煤氣化加上碳捕捉和貯存(CCS)制氫。綠色氫氣:使用可再生能源進行電解水制氫。
作者:錢江騰 來源:中國化工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