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再提“十四五規劃”,其關鍵抓手是非化石能源占比(包含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生物質),2019年底實際完成值為15.3%。此前,高層在國際場合中承諾為2030達到20%,2050達到50%。十四五期間,風電光伏同時進入平價時代,此前受制于補貼額度,倒推出來的新增裝機容量指標的合法性喪失,國家不會明確規定新能源
近期市場再提“十四五規劃”,其關鍵抓手是非化石能源占比(包含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生物質),2019年底實際完成值為15.3%。此前,高層在國際場合中承諾為2030達到20%,2050達到50%。
十四五期間,風電光伏同時進入平價時代,此前受制于補貼額度,倒推出來的新增裝機容量指標的合法性喪失,國家不會明確規定新能源的目標,不應設定上限,而非化石能源占比決定了“十四五”新能源裝機的下限。
目前來看,受歐洲綠色復興計劃啟發(中歐在新能源方面價值觀一致),這一指標很可能上調至高于18%,風光發電量占比將達到18%-20%區間,相應新增“十四五”期間光伏和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將達128-153GW。
過去十年,國內風電年新增裝機的平均值為21GW,根據十四五非化石能源占比測算,未來這一數值有望大幅躍升至36-45GW的區間,需求量接近翻倍增長。陸上風電平價腳步走得更快,已經達到發電側平價條件,海上風電則仍在“搶裝”帶補貼的高電價,“漂浮式”則被認為是打開海上風電平價的關鍵一步,業內普遍認為2023年海上風電也將提前實現平價。目前,以海上風電龍頭企業明陽智能(601615,股吧)(SH.601615)為代表的主流整機商,已經開啟漂浮式的研發及應用。
因風電產業整體技術門檻較高,經過此前數十年的發展大浪淘沙,整機以及零部件環節的頭部企業集中度都十分高。每個環節前三家企業累計市場份額均已超過或接近80%,而平價時代的到來更是加劇了這一趨勢。
整機作為風電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其發展邏輯更是由頭部企業推動技術研發和產品迭代,帶動產業不斷向更前沿的方向發展。整個過程完美契合“強者恒強”的趨勢,一些投入度以及競爭力不足的企業逐漸退出,向剩余企業出讓其市場份額。目前,整機環節已經進入到迅速發展期,技術及產品更新迭代加快,傳統雙饋技術基本已退出“大機組”賽道,而半直驅則憑借其發電效率高、輕量化的核心優勢成為了新的熱點,目前引領這一技術的是明陽智能(SH.601615)。今年7月,明陽智能先后推出了陸上MySE5.2-166機型和海上MySE11-203機型,強勢刷新國內乃至亞洲的風機單機功率記錄。據悉,東汽、海裝、上海電氣等業內企業也紛紛開啟相關研究,意欲轉入這一熱門領域中。
在十四五規劃引導的巨大利好沖擊下,上周五風電板塊集體大漲,本周熱度仍在持續。乘著政策利好的東風,機構紛紛搶籌行業頭部企業。
原標題:可再生能源強勁增長:“十四五”平價新格局,利好頭部企業
作者: 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