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玻璃價格暴漲。8月以來,光伏玻璃需求旺盛持續走高導致,10月份光伏玻璃供不應求加劇,光伏玻璃新單價格進一步上漲。相較于8月份,部門規則的產品價格漲幅超30%,遠超市場預期。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國內光伏玻璃在產產能提升至2.8萬噸/d,相比2020Q2末增加3600/d(折算年化產能超20GW);
近期,光伏玻璃價格暴漲。8月以來,光伏玻璃需求旺盛持續走高導致,10月份光伏玻璃供不應求加劇,光伏玻璃新單價格進一步上漲。相較于8月份,部門規則的產品價格漲幅超30%,遠超市場預期。
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國內光伏玻璃在產產能提升至2.8萬噸/d,相比2020Q2末增加3600/d(折算年化產能超20GW);但是需求環比增速顯著高于供給,且薄玻璃和寬幅玻璃的結構性需求尤為突出,帶動近期光伏玻璃供需緊張再次加劇,價格漲至歷史高位,對應龍頭企業毛利率超50%.對于2021年,行業有效供給增速僅20%左右,低于需求增速,光伏玻璃價格和毛利率均有望維持較高水平。
根據PVInfoLink在10月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長假期間光伏玻璃價格再次迎來大幅上漲,目前已經漲至歷史最高位——40元/平米。過去一周,3.2mm鍍膜光伏玻璃的均價為37元/㎡,最高價達到40元/㎡,周漲幅為5.7%;2.0mm鍍膜光伏玻璃的均價為28元/㎡,高點為29元/㎡。8月以來光伏玻璃價格已上漲超過50%,目前已經漲至歷史最高位。同時,PVInfoLink預測,光伏玻璃下周漲幅仍將大于3%。有業內人士預計,由于光伏玻璃擴產速度遠不及組件,光伏玻璃供應緊張態勢將持續至明年下半年。
三季度光伏裝機“淡季不淡”
中國光伏產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9年,我國光伏累計并網裝機容量由0.14GW迅速發展至204GW,累計裝機規模提升超過1450倍。而今年以來,在疫情影響減弱情況下,光伏行業需求集中爆發,2020年三季度光伏裝機“淡季不淡”,四季度預計裝機20GW,迎來歷史最旺單季。
根據CIPA、國家能源局的相關數據,開源證券研究所預計2020年全國裝機容量將在35.8GW-48.9GW。2021正式進入“十四五”,平價后指標壓力將消失,提升能源清潔占比成最強驅動力,預計年新增規模將達50GW以上。據相關機構預計,2021年,全球光伏裝機規模則有望達到160GW,同比增長33%。需求高增疊加供給釋放周期長,今明兩年光伏玻璃供需偏緊。而光伏玻璃產業具有規模效應+技術經驗兩道行業壁壘。光伏玻璃行業在成本控制、價格與供應等方面存在典型的規模效應。
另外,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有望達到1721GW,到2050年將進一步增加至4670GW,發展潛力巨大。在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下,光伏玻璃的需求也將得以高速增長。
光伏行業龍頭或持續受益
光伏玻璃行業集中度較高,行業一直保持著以信義光能和福萊特為龍頭的雙寡頭競爭格局,當前二者市占率合計超過50%。龍頭成本端競爭優勢也非常顯著,第一梯隊的信義和福萊特產品毛利率在30%-35%,相比二線和三線的玻璃企業要高出10%和 20%左右。從行業目前的擴產計劃看,未來新增產能依然主要集中在頭部企業,在建產能包括信義光能安徽蕪湖四條1000t/日線、福萊特越南海防兩條1000t/日線和安徽鳳陽四條 1200t/日線,規劃產能包括南玻4條1200t/日線。龍頭產能保持快速擴張,行業地位穩固,目前在建產能投產后雙寡頭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升70%以上。
東吳證券認為,三季度淡季不淡需求強勁,光伏板塊普遍超預期:7月硅料事故加速硅料供給收縮,硅料價格暴漲,供給短缺下引發全產業鏈價格普漲,同時Q3需求強勁,龍頭組件廠排產排滿,輔材廠玻璃、膠膜接連漲價側面印證。而從產業鏈各環節毛利來看,硅料反彈最明顯,硅片跟漲硅料毛利持穩,電池片7、8月份盈利強,受益海外增長及重新議價,毛利有不錯表現。總體來看,光伏各環節普遍超預期,三季度同比均大幅增長。
國慶假期海外光伏龍頭標的全線大漲,主要原因在于近期各國對碳減排和可再生能源提高到一個重要的戰略高度,提出的規劃目標賦予了光伏中長期的成長性,打開了未來十年的黃金發展周期,此外近期國內外頻出的光伏利好消息,以及玻璃連續漲價印證了行業高景氣度,進一步增強需求端和龍頭業績的確定性。光伏玻璃行業龍頭公司未來或將持續受益于雙玻滲透率提升+龍頭格局優化,強烈推薦短期龍頭業績高增長低估值的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等。
另外,上半年出現跌價的光伏產業鏈,進入下半年,漲價成為主旋律,硅料、光伏玻璃等環節相繼出現供應緊缺現象,特別是光伏玻璃已然接棒硅料,成為新的漲價熱點。針對光伏玻璃的情況,目前原片供應持續偏緊,光伏玻璃廠家訂單跟進充足,預計四季度市場持續偏強運行狀態。2021年,部分新產線陸續投入使用,可適當緩解供需矛盾,而‘十四五’規劃中,光伏新增裝機容量或超預期,因此合理預測明年供需矛盾仍存。
作者:毛莉 來源:港股解碼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