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氫能發展頻頻得到國家政策支持,尤其是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將氫能列入能源范疇,更是為氫能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此背景下,氫能未來的發展前景究竟如何?在日前召開的2020氫能產業發展創新峰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發布《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報
近年來,氫能發展頻頻得到國家政策支持,尤其是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將氫能列入能源范疇,更是為氫能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此背景下,氫能未來的發展前景究竟如何?在日前召開的2020氫能產業發展創新峰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發布《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報告2020》(下稱《報告》)認為,氫能將推動我國能源結構由傳統化石燃料向清潔低碳燃料轉變。到2050年,氫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例或提升至10%,我國將進入氫能社會。
1、發展氫能要置于減碳大目標下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要求給我國能源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氫能也不例外。有數據顯示,即使不包括生產過程中的冷卻,僅從物料平衡來看,化石能源制氫也要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其中,每生產1kg氫氣,煤制氫伴生11kg二氧化碳,油制氫的這一數據為7kg,天然氣制氫為5.5kg。
“發展氫能要置于實現2030年二氧化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這個大目標下!惫I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強調,“ 灰氫不可取、藍氫方可用、廢氫可回收、綠氫是方向”,要抓緊建設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研發及產業化攻關,這是灰氫變藍氫,由不可取變成可取的關鍵!霸诨覛涞亩趸紗栴}得到解決之前,不宜新建化石能源制氫!
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表示,我國能源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每年需大量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為實現低碳減排,提高能源安全,需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發電,選擇氫做能源載體,電解水制氫,消除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天花板,為實現2030年碳排放達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保駕護航。
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德權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氫的制取過程中一定要減少碳排放,我國應建立一個氫生產過程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追蹤模型。
在此背景下,氫能的經濟性如何?數據顯示,當前氫氣的終端供應價格普遍在30-80元/千克。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常務副秘書長劉小詩介紹,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如果電費降至0.3元/千瓦時,電解水制氫的成本可降至20元/千克以下!拔磥黼S著可再生能源電價進一步下降、制氫的規模化發展,以及氫儲運技術的成熟,氫氣的到站價格還會大幅下降!眲⑿≡姳硎。
2、2025年或成氫能產業拐點
盡管10%的終端能源消費占比這一愿景非常鼓舞人心,但當前氫能應用規模還十分有限是業內共識。以目前氫能的主要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例,相關統計顯示,雖然我國燃料電池公司已有2000多家,但氫燃料電池汽車卻僅有6000多輛。規模過小嚴重制約氫能產業發展。
對此,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銀廣認為,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國在氫能技術上形成了一定積累,在自主技術上具備了一定基礎。但缺乏應用場景、應用規模, 導致我國氫能技術不能快速升級成熟、改進迭代,這是當前氫能產業面臨的主要瓶頸。氫能產業只靠政府買單很難做大,需要創新商業化運營模式,讓氫能產業可以規;l展,把資本引進來、成本降下去。
“我國氫能產業拐點或將出現在2025年,2025-2036年將成為國內氫能產業的高速發展期,2035年之后將會進入規;瘧秒A段!睆堛y廣進一步預測。
朱德權表示,2025年,我國太陽能和風能的生產成本將全面低于化石能源,光伏和風電在供應側具有競爭性。生產側和需求側的經濟性決定了燃料電池汽車將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也即進入高速增長時刻。
記者注意到,9月21日,財政部等國家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也提出,要通過四年的示范期,推動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逐步形成規模效應。
“氫能產業要在2025年實現拐點,必須解決核心材料國產化問題,并將氫氣成本降下來!鄙虾=輾淇萍加邢薰究偨浝肀R兵兵提醒。
此外,《報告》認為,除燃料電池汽車外,氫能在氫燃料電池重型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船舶、無人機等非道路交通運輸領域,儲能領域,氫能煉鋼、綠氫化工、天然氣摻氫等工業領域,以及建筑領域等,都有望隨著技術的進步,推進商業化應用,擴展氫能的應用規模。
3、出臺國家層面的氫能規劃仍是當務之急
我國尚未出臺氫能專項發展規劃一直是業內的“心病”。當前,氫能已成國際能源熱門話題,我國一些省市、企業和機構也積極行動、熱情高漲,除西藏自治區外,全國其他省區市均已出臺自己的氫能發展方案。
對此,李毅中認為,總體來看,各地氫能發展方案對氫源關注、研究得不夠,尤其是難以形成全國性整體概念,需要相關部門從能源總體規劃視角,組織調研、編制立足于氫能不同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的指導意見,且這個指導意見要包括氫能階段性的產量、布局、工藝路線等!鞍l展氫能首先要有一個合理務實的規劃設計和標準,要明確方向以防止盲目性!
《報告》則建議將氫能納入我國“十四五”能源戰略規劃,立足國情,謀劃氫能發展的初心和定位,把氫能按照能源管理而非危化品管理,將氫能與清潔能源體系的建設相結合,加快出臺國家層面的氫能產業發展路線圖,為氫能在各個領域的發展制定目標,從國家層面釋放發展氫能產業的明確信號,給與行業參與者信心。
而據李毅中介紹, 國家五部委已經在制定此類規劃,并將適時發布。業內人士建議,除國家層面的整體規劃外,氫能標準體系不完善、各地發展氫能的規劃同質化現象嚴重等政策問題也亟待解決。同時,當前氫能產業鏈部分環節薄弱,激勵政策需持續且穩定。此外,車市整體低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嚴峻考驗,對電動汽車和氫燃料汽車并排發展出現力不從心苗頭,政策需認清兩種技術路線的優勢領域,引導資源合理配置,以防“顧此失彼”。
作者: 別凡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